方法论
让学术规范引领市场
■刘峰
山东铭昶书画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期当代中国画的市场从沸腾至平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既是一个漫长的冬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冬天。当所有的浮华泡沫渐渐褪去,彰显的自然是艺术品市场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巨大机会。在这些机会面前,过度的艺术市场热导致“短线炒作”、“官本位”、“恶意资本制造泡沫”“礼品市场”、“笔会画”等种种手段、种种良莠不齐非常态必然大行其道。在这些机会之后,收藏者的收藏理念也必须向更加符合艺术品市场规律的“精品为王、长线是金”的方向发生巨大转变。
中国大陆在没有成型签约制模本的前提下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的经营范式不外名人字画类、礼品画类和地域性作品营销三类。名人字画显而易见不应是一级市场的主打,若干年后,谁是名人,那还要两说,但是只要作品过硬,美术史也好,文化史也罢,至少能留下一点痕迹。礼品画是指画者无名,但又质优价廉的行货作品,这些作品和他们作者几无出道翻红的可能,但因为流量大,资金回笼快,还是有不少机构从事这种买卖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性作品营销事实上占有了国内艺术市场的90%权重,像北京、杭州、南京、天津、上海等艺术家聚集的城市,具备着一线艺术市场操作的可能性,济南、广州为首的第二梯队近年来表现得也异常耀眼。
经历过1998年至2001年艺术市场艰难起步的人都知道,这些城市的艺术家为中国艺术市场所做的努力,也知道2005猛升后到2007的低迷,2010的回暧,2013的爆涨,当然也经历2014年末至今的冰封期,现在蓦然回首看,我们发现一条清晰的主线从未破损,那就是学术始终引领着艺术市场。学术不倒,市场不倒。那些靠媒体炒作、靠拍卖操作、靠贵人运作的画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倒下了一大片,买家这时傻了,因为被忽悠了,卖家这时也傻了,因为做了亏心事,怕半夜有人敲门。
当代中国书画家中真正有深厚学问基础的本身就不多,有学问又能潜心修为的更是寥若晨星,寥若晨星中又能有画得好、不造势炒作、不受资本诱惑的画家更少。或许,他们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守望者,尽管他们身上没有光环,身边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他们的坚守才有可能成为勾连美术史前后篇章的一个环节。
和众多画家学术缺失一样,很多画廊缺乏起码的规范。这些年,因为艺术市场的热钱效应,逐利者纷至沓来。新晋艺术市场者的生猛让有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当然也让更多的人血本无归。艺术品经营是时间和眼光的经营,需要耐心,需要等待,更需要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
经过这一轮市场冷冻洗礼,一些不懂市场,跟风哄炒的画廊公司也会消散,从而净化艺术市场的空气和声音,也是一大幸事!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