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阁:清雅高傲的才女
文/若水(吉林)
在中国近代的作家中,有一位身居上海,16岁即发表作品,19岁便成为《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善于写小说,又能写戏剧,还会绘画,却终生未嫁的才女,她就是被杜宣先生称赞为“高标动人”的女作家、编辑家、画家赵清阁女士。
赵清阁的父亲是清末举人,5岁失去母亲,被寄养在进士出身的舅舅家中,后进入省立女师附小读书。也就在这个时期,她遇到了她文学生涯启蒙者,女师附小教员宋若瑜先生(著名教授、作家蒋光慈先生的夫人)。1929年,赵清阁为逃避父亲和继母的包办婚姻,到开封考取了河南艺术高中,开始学习绘画、艺术概论和音乐,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并写诗。1930年,她第一次向开封《民报》投稿,即被发表。此后,她到河南《民国日报》当编辑,并到河南大学旁听,还在救济院贫民小学教书。由于她同情民众,渴望自由平等并在她主编的《新河南报》文艺周刊、《民国日报》妇女周刊及上海的《女子月刊》上发表揭露黑暗统治的文章而触怒了报社,被视为危险分子而遭到解雇。1933年,赵清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插班,师从画家、作家倪贻德教授,同时半工半读,为报刊写文章,担任《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明星日报》编辑,1934年,她给鲁迅先生寄诗文求教,鲁迅先生很快回复并约她谈话。这期间她还发表了短篇小说《早》,出版了小说集。她还向左明、洪深、田汉等左翼剧作家学习戏剧创作。上海美专毕业后,她回到母校河南艺术高中任教,因所写的两篇针砭时弊的杂文被当局认为有“共产党嫌疑”而被判入狱半年。出狱后再返上海任女子书店总编辑和《女子月刊》编辑。1936年,她在《妇女文化》上发表了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到汉口中国图书公司主编宣传抗日的文艺月刊《弹花》,1938年,她的戏剧集《血债》出版,而后又写出了《生死恋》、《花木兰》、《女杰》、《潇湘淑女》等剧本,她还与老舍先生合作创作了话剧《桃李春风》。抗战胜利后,她出版了独幕话剧集《桥》,短篇小说集《落叶》,创作了中篇小说《江上烟》、《艺灵魂》,长篇小说《双宿双飞》、《月上柳梢》,电影剧本《几番风雨》、《蝶恋花》、《女儿春》、《自由天地》等。解放后,她改编了《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桃花扇》等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创作了电影剧本《向阳花开》等。
在赵清阁的人生中,田汉、阳翰笙、郭沫若、茅盾、齐白石、梁实秋、张恨水、傅抱石、冰心、老舍等对她的帮助最大,尤其在武汉时期,赵清阁主编的刊物、创作的文学作品得到了许多先生的支持,使她在文学、编辑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