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深读

文章导航

莲姿墨韵洗清夏

《荷香·甲骨——杜建民书画作品展》走笔

  6月20日,恰逢仲夏端午好时节,伴着大观楼满池摇曳生香的出水青莲,伴着大观楼荷花节的举行,《荷香·甲骨——杜建民书画作品展》,在这里的乾印堂“盛世大观艺术空间”隆重开幕。

  这位自学书法起,就上溯甲、金、战国古文,精研“二李”小篆,遍取《张迁碑》、《礼器碑》,广习魏晋诸帖,涉猎唐楷诸体,循“二王”、怀素、米芾之路,汲沈尹默、于右任等名家之营养,几十年来临池不辍的书家,融汇各家之长,在荷香墨香交织的《荷香·甲骨——杜建民书画作品展》中,以鲜见的、用笔古拙、骨力沉厚、意境古远的早期汉字甲骨文书法、绘画,先声夺人地亮出了书法家的实力,给踊跃而入的观众以扑面而来的清凉,洗尽夏日炎热。

  寡言少语、沉静的杜建民如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青莲,于喧嚣浮躁的环境中,以大隐隐于市的笃定,痴迷在笔墨之间。他在书画探索上的执著“兼通”,他在中国传统文人画和碑帖上的博采众长,他把军人的豪放、文人的雅致融入笔墨的积淀,都让他的书画自成一格。

  特别他从2007年开始研究甲骨文和金文后,便终日浸淫在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笔、结体、章法中。他看到:先秦遗迹无论凿刻还是铭文,如果一律原样照搬,它呈现的只会是工艺或铸刻效果,虽也有一份古朴和沧桑,但却丧失了笔墨韵味,而这正是判定一幅书法作品水准高下的关键。

  所以,他坚持不懈地以古人“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的执着,在甲骨文的世界里苦苦探索着中华文字的真谛,并力求在上古三代的艺术资源中寻找到与自己心性相契合的笔墨,以求真正达到“心为书画”之境。

  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的甲骨文,通常是用刀直接刻字于龟壳和兽骨上,其刀法体现的笔意为:字形结构一般呈瘦长形,有大小、长短、方圆之别。各种长短线条的排列疏密有序,各种横竖斜直线的组合,既保持了平衡对称的结构,又表现出丰富而有变化的笔意。

  而杜建民的写意甲骨文,一改过去甲骨文书法创作中尖削刻板的用笔习惯,摈弃了尖锐的刻痕,以柔豪中锋入纸,以温润的线条塑造字形,用枯湿浓淡的墨之自然变化的轻松的笔调,充分体现“笔软而奇怪生焉”的书写特点,凸显了书写的趣味,生动地呈现出他追求甲骨文那古拙粗疏、线条质感温润所带来的审美意趣。

  杜建民集甲骨文风格之劲健雄浑、秀丽轻巧、疏朗清秀、丰腴古拙的《荷香·甲骨——杜建民书画作品展》,尽显《盛世·大观艺术空间》的独到眼光与品味,让观众、藏家在良莠不齐的书画作品中,得以为鉴,实乃善莫大焉。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深读 00030 莲姿墨韵洗清夏 2015-07-04 3934429 2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