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三元一体
——记书画家鲁译元
■雪村 肖华
“莫谈画意与诗情,怯用软笔着姓名;专贬名师呼己出,无笔无墨还是零”。品读书画名家鲁译元的题画诗句,有时真让人拍案叫绝。
人们常说中国画是现实加浪漫。法国画家塞尚也说中国画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品,其中还包含着文学。画家的文学底蕴,深刻地影响着画家的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书、画三元一体,这种“书卷气”在鲁译元的书画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我们在北京圆明园不期相遇。鲁译元告诉我们,他每年都要到圆明园数次。一是这个地方闹中取静;二是这里有大片的荷花,既能激发创作热情,又能陶冶情操。在这里,他触景创作了不少荷花大作,千姿百态舒展开合,也即兴写下了一些题荷佳句,言情言志,触景抒情。如“清白立世”、“和风醉心”、“心如莲花”、“廉生直,德延寿”、“心内虽有苦,苦乐却延年”等等。
鲁译元祖籍是浙江省龙游县。千年古城龙游人杰地灵,素有“七游八游,不如龙游”之说。小时候,鲁译元家门口就有三四处荷塘,每年夏天荷花盛开,鲁译元就和小伙伴一起钻进荷塘,泡在冰凉的水里吃着新鲜的嫩莲,发现有鲜嫩清脆的小荷杆,就会憋一口气钻进水中,从淤泥中拔出,一边吃一边嬉闹。虽然浑身上下被荷杆小刺划出道道红印,但小伙伴们却乐此不休。正是这童年的美好回忆,让鲁译元对荷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虽然离开家乡将近半个世纪,自己也已年近古稀,但一画起荷花,童心、童趣尤盛,题荷诗句亦体现出浓浓的莲之情、莲之缘、莲之恋。有诗为证:“习习微风正当时,卷舒开合展天姿;夜半喜闻荷花露,跳入荷塘胜天池”。“托天踩地心志高,地理天文皆通晓;稍逊风骚慢觉悟,如来佛前再熏陶”。“水浊泥污又何妨,映红披绿飘清香;难移秉性廉为上,管它半身昼夜凉”。
鲁译元不但爱荷、画荷,也爱梅、画梅。他说:“梅是春天的信使,韵胜、高格、刚正、坚贞;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赞美它,歌颂它,描绘它。”鲁译元除平时提炼出不少题梅散句外,他创作的题梅诗篇也无不体现出画家质朴的创作思想和纯洁的艺术心灵:“挥毫落纸任自由,穿插纵横见刚柔;树影寒天问天道,不负丹青不写愁”。“冰封大地万类愁,数枝梅花立崖头;傲骨自有芬芳意,恰如名士最风流”。“凛冽风中数枝红,年年不忘报春风;霜欺雪侮心似铁,惟其不与群芳同”。“岁岁梅花岁岁寒,众芳飘尽独自香;谁人相遇谁人醉,风流占尽羞雪霜”。
鲁译元告诉我们,白石老人的作品多有题画诗句。老人还曾这样说过:“题画之字多文气亦通顺,其画更佳,或曰画佳不题多字,其画不能变魂。”因此,鲁译元无论是画菊花、牡丹、荔枝、白菜、寿桃、枇杷、葡萄、竹笋、谷穗、海棠、紫藤、桂花、牵牛花、向日葵、君子兰、雁来红等花卉题材或是其他禽鸟类、水族类题材,鲁译元都虔诚地坚持向白石老人学习,向自己的恩师齐良迟学习,作品力求言情言志、亦诗亦画、有景有声、相得益彰。比如画螃蟹题材时鲁译元这样题道:“生来起步就横行,赢得世人说纷纷;草虫自识前江阔,是非从勿论阶层”。鲁译元说这首诗是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的讲话精神所启发创作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画家“求真”的心境追求。当老战友退休要其作画留念时,鲁译元则以画并藏头诗誌贺:“金色年华志已酬,根深叶茂最风流;良师益友声高远,寿延家安越女休”。情真意切,诙谐有趣。有位僧人请鲁译元创作一幅葫芦,鲁译元这样题道:“葫芦依样再三看,多少高人浮眼前;人间敢问不平事,把酒畅饮五千年”。一股“哪有不平哪有我”的浩然正气了然于胸。
鲁译元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书画名家。他不善言辞,却喜欢自嘲;他从不标榜,却乐于助人;他忍让谦和,却嫉恶如仇;他率性耿直,却懂得包容。他的恩师、已故著名书画家齐良迟先生生前对鲁译元的人品与艺品都有极高的评价。人品上,老人这样题曰:“译元也,入室弟子之第一人也。念又三载以还,审其崇乎德,治于业之志,乃齐门之真君子也”。艺品上,老人这样点赞:“诗书画三绝,工农兵一生”。这是良迟老先生经过多年观察与审视而发出的心底感慨,也是对鲁译元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读诗观画如见人。我们还是用鲁译元的一首自题诗来结束本文:“少小人称鲁四郎,六十年后鬓已霜。人生易老还有梦,笔底风云任飞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