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微言
东阳五子书画展约定5年展一回,5年过去,社会人际交流已经从短信时代,升级到微信时代。短信微信都是“信”,通讯技法功能上有所进步,而传递“信”的本质没有多大改变。作为书画家,无论技法如何变化,而通过作品传达出的“信”(诚实也,真情也)是恒定的。对于艺术人生的感悟,上回我笑索每人一条短信,这回提议每人发一条微信,且看他们如何说:
卢甫圣:绘画之所以存在,并非为了把可见的东西重复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物。时至今日,一种更加偏重知性的艺术选择渐渐崛起,它往往将具象与抽象、本体与跨界、存在与虚拟、哲思与观能糅合起来,从中西古今相交错的时代语境中捕捉亦此亦彼的灵感,使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尽可能趋向于知一知二之间。
包中庆:一支毛笔,书写技法,书写心境,书写胆量,书写情致。翰不虚功,一往既如。
钟国友:书法带给书者的快乐是直接的,书写时水墨在宣纸上那种自然交融漫洇氤氲的变化,充满生命气息梦幻无常的线条,会让你激情荡漾,神游物外,甚至常常错觉,我是谁?我在哪里……
陈金彪:乌龟一样的慢行,很难到达艺术之巅。但是,为了华丽的痕迹,付出再多的劳动,我也乐此不疲。
我本来担心,把大家的微信串起来有困难,结果不用串,各位心有灵犀,通过几条微信犹如“接龙”,形神皆顺:
卢甫圣:透过可见,捕捉非见,趋向于知一知二之间。
包中庆:一往既如,书写心境。
钟国友:神游物外,荡漾激情。
陈金彪:乐此不疲,华痕慢行。
我的微言:“书者,舒也,散其怀抱,舒其胸臆; 画者,化也,舒而化之,妙之逸之,无形无状,化境天成。”
无论为人为艺,“化”都相当重要。东阳土话形容一个人有没有才能,有没有作为,称有没有“化头”,东阳五子有没有“化头”?有多少“化头”?还是请大家看作品来评判吧,若观者能识见一些“化头”则幸甚,并由此化出一些“化头”则甚甚幸矣!
蒋天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