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书法周刊

《中华书画家》走进天水

  本报天水讯 记者 蔡树农 12月17日至19日,国务院参事室主管的《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组织中国书协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副社长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大型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总导演周祥林,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张世刚,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先生工作室助理、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张智重,美术评论家、陇南师范教授王惠一行,前往甘肃天水进行学术讲座、书法指导和慰农服务,天水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馆、市书协等高度重视,把这一次对天水来讲非常难得、规格甚高的书画家公益服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圆满收场。从书画家角度,他们也深刻感受到天水“家家有书画、家家挂中堂”的艺术氛围和天水民众对书画艺术的特别热爱与热情。

  天水古称成纪,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天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象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

  天水也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出土的放马滩秦简和甘谷汉简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世书法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国晚期秦国竹简《放马滩秦简》就出土于秦岭山脉中部,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在天水放马滩秦简中,集中反映了秦文化与楚文化的同异,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民俗以及农业、人口、人民生活的原始资料。甘谷汉简与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并称为中国“四大汉简”,其书法风格,因其已临隶书形成的东汉晚期,章法规整,既别于《居延汉简》的篆意,又别于《敦煌汉简》的率意,更别于《武威汉简》的章草味,是东汉隶书的典型范本。

  18日上午,张公者应邀为天水颇负盛名的《陇右讲堂》作了精彩书法专题讲座,获得当地基层党政干部的阵阵掌声。18日下午,主要来自北京的书画家集体深入农村为乡民义务书写,天水市委宣传部安排的新农村示范点的富裕程度大大出乎书法家们的意料,他们居然在打造影视城、创客小镇等文化项目,西部有希望了。19日晚19点半至22点35分,超过了3个小时的“《中华书画家》走进天水学术交流会”现场听众济济一堂,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听书画名家针对性回答问题,诸如书法与文化、人品、个性、临摹、创作、环境、地域、年代(历史)等等几十个大小问题激起了书画家的解答灵感,妙语如珠,高潮迭起,最后到了书画名家为当地书画工作者、爱好者作品点评的时候,场面动人。许多人根本挤不到书画名家跟前,只能隔着人的背影聆听作品点评。记者问当地文化干部,他们说天水地区的书法活动群众基础好,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会员比例均在甘肃省名列前茅,而且有些还兼擅书法理论,天水书画院的余姚人,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而天水地区唯一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毕业的陈海波当晚亦专门赶来“继续接受教育”。

  《中华书画家》走进天水的另一项考察活动是参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在内的历史文化景观,让人兴奋的是在天水城隍庙欣赏到了残存的一面相当完整的《秦州(天水古称)城隍出游》元代壁画,1984年甘肃省天水地区博物馆编写的《天水名胜》都不曾记载,据称是改革开放后才发现的,当时是因为外面涂抹了一层石灰粉得以“安全”保护下来,但它现在的保护工作似乎还待加强。

  又再者,天水地区(乃至甘肃)订《美术报》的读者特别多,记者美美被“粉刷”了一下,负责接待的工作干部即有订阅《美术报》十几年的粉丝,缘分哪。

  美术报、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记者随同采访。


美术报 书法周刊 00026 《中华书画家》走进天水 2015-12-26 4109274 2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