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俗书法”画像,有你不
■张俊东
■张俊东
前段时间,书坛一阵十级以上狂风吹来,声讨海上沃兴华和北京曾翔的书法是“丑书”。以非书法专业普通大众的眼光来看,把不好看、不秀美的字称为“丑书”是否科学,暂且不论。这反倒使我们想到一个问题,其实在书法史和历代书论中,言及丑与妍的不少,但更多使用的一对美学概念是雅与俗。“丑书”雅不雅,不一定,但俗书一定很俗。再加之俗书数量众多,且具有表面漂亮秀美的伪装性,对大众的审美误导和伤害更甚。
那么,何为俗书?我们不妨为其画画像,看看俗书具备哪些特点:
一、取法近人低格,任笔为体。任何艺术都不会凭空产生,都是在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上发展而来,书法艺术亦然。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书不下秦汉”。学习研究书法,就要深入研习书法史上的这些经典,多年或是穷其一生地潜心沉入经典,集百家之长,再加之自己的个性和学养,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当代很多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总想朝学执笔暮已成家,对继承经典有畏难情绪,浅尝辄止,取法近代格调并不是很高的书家,或者直接学习当代人,临摹自己的老师。更有甚者从不临帖,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舒服痛快就怎么来。有人把书法艺术比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蹈。镣铐为何?就是要有对经典的继承,要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上的规矩和规范,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这些要求和规范之内,你舞得精彩才是本事。如果别人戴着镣铐,你不带镣铐,已经不是一个起跑线,或不是一类艺术,也就堕入野狐禅的恶道。举个例子,一位朋友说他喜欢二王,可他从没有临写过二王的帖子,自己拿起笔来就随便写,其实他写的根本不是二王;自己觉得潇洒得很,其实根本没有法度、规矩,让专业的人看了难受得很。而对经典有继承的人,专业人士一看作品,就知道他取自哪家哪派,就知道他作品的“娘家”是哪家,有传统经典书法的信息码,看上去似曾相识,也显得古意雅致。所以,衡量一个人书法俗与不俗的最基本标准就是入不入帖,有没有对经典的继承。如果不入帖,就谈不上专业和入流,也就离俗书不远了。
二、结体夸张变形,扭捏作态。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一定在字的结体上有很多艺术的夸张处理。但这些夸张变形都是合情合理,或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王羲之《兰亭序》中23个“之”字,每个之字笔法、结体都不一样,但不管如何变化,都在一定的度内。可是当代一些书家由于继承经典不够,对经典理解不深,在创作时,以结体夸张变形来吸引“好奇”眼神,但其夸张变形没有出处,没有合理性,也不自然。故意扭来摆去,伸胳膊劈腿,搔首弄姿,甚至成为一种习气,还以习气为美为风格,实则恶俗不堪。曾见陕西一位老书家的牌匾,结体又伸胳膊又劈腿,造作有余,自然不足,看了很是不舒服,不知道这样一个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何以人们在书法欣赏水平上堕落到这种地步。要知道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没有设计的设计,没有巧思的巧思是最高级的。
三、笔法单一无矩,虚尖泛滥。笔法是书法艺术最基本、最核心、最见功力的构成因素。书法史上经典作品的笔法精到、丰富。深入临习古代经典碑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习和掌握古人的笔法,从而养成古人的用笔习惯。古人的书法,任何一个点画,哪怕就是一个点,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完成,非常规范和严谨,所以点画才有那样的质量和味道。而当代一些书家临古不深入,对笔法的继承欠缺很多。书写一个点画,很多都没有规范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比如写个点,拿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一触或是一按就完事。书写物理长度长一点的横或竖,也大多没有起收笔,也没有藏锋露锋的区分,都是露锋入纸。由于没有起笔和收笔动作,所以产生很多“虚尖”。我们看古代经典碑帖,起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所以这样的虚尖是很少的,才保证了字中真气的饱满。试想,没有起笔和收笔动作,字中的真气就都跑掉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养气,养浩然正气;讲究藏拙和含蓄。这样的以露锋为主没有收笔的用笔,就像一个人把胳膊伸得直直的去击打一样,哪还有力量可言。
四、点画轻佻无骨,内韵浅薄。古人形容好的书法点画,叫铁画银钩、浑金断铁、力透纸背等,虽然墨迹是写在平面宣纸上,但是好的点画有浑圆感,是立体地凸出于宣纸之上,而且有力量感、有味道。笔法决定点画的审美力量感和味道,可我们当代一些人由于没有古人的用笔习惯,笔法功力不足,写出的点画软弱无力,毫无骨力可言,别说力透纸背,有的书法“点画轻飘飘的,一口气就从宣纸上吹掉了。”古代老的书家“人书俱老”,由于生理原因,写出了“不期颤而颤”的苍老用笔,而当代人不明此书理,故意以不停提按顿挫写出像抽羊角风或是半身不遂患者嘚瑟的颤笔,造作至极。点画除了形质上有力量感外,还要有内韵和味道等神采的要求。内韵、格调、境界等形而上的要求,不单单是技法所能解决,那要依赖人品和修养。书论讲,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至。人品不仅指思想道德品质,更多指人的品味和格调。人的品味、风骨、格调形成,一靠天赋,二靠读书。唯有读书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气象,改变人的气质。每个人身上都有俗骨,何以医俗,唯有读书。之所以那么多人的书法很俗气,有技法层面的原因,但根子里的原因就是不读书、修养不够,做人的品味和风骨更无从谈起。试看当代这些被讥为俗书的人,有几个是读书人,有何文化?
五、内容陈词滥调,千篇一律。古人创作的书法,大多都是自己的诗词歌赋;而当代书家大多都是抄写古人的诗词。书法创作所需文字内容,其实不是书法艺术的本体内容,属于文本内容,但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当代一些所谓书家,别说自作诗词,就连内容的选择上都没有文化甄别力和品味,不管什么场合,写给谁的,提笔就是“厚德载物”、“道法自然”、“澄怀观道”,你写我写大家写,重复概率极高,满大街都是这样内容的书法,还能不俗吗?更有甚者,除了内容低俗以外,还写错别字或是“易误读字”,有的横幅四个字,写错三个;还有一些由于结体不准或书写草率,闹出不少误读笑话,让人哭笑不得。
分析当代俗书特点,为其画像后,反思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不入古,二眼力不高,三人品不高。不入古就不知道古代经典好在什么地方,影响对书法好坏的判断和眼力提高。眼力不高是因不读书画史,不用书画史上的经典作品为参照建立审美标准,所以判读书法高低无依据。试想一个不知道何为高格调书法的人,怎么能写出高格调的书法。因为他没有雅俗之分,甚至把很俗气的书法当做阳春白雪。人品不高或是天赋不够,或是不读书。天赋既定,读书殊为重要。只有读书,与古今中外贤达做精神游,才可不断提高反思内心和灵魂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境界。通过读书,可以修养人品,提高眼力,更知道入古的重要性,且可以使三者相辅相成,循环精进。所以,读书是医俗书法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