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与前行:
■本报记者 周懿
12月19-20日,由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组委会、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国内美术史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在过去的20余年间,中国的美术史研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美术史正逐渐从学界的小众,变成为人文研究之中的显学”,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王玉冬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说,“世界美术史界正在经历着一个‘去欧洲中心论’的进程,如何在‘全球美术史’及‘后全球美术史’的视野下审视不同的艺术传统,成为时下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如何在世界美术史的框架之中定位中国美术史及中国的美术史研究,也就自然成为了这些新兴美术史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本次年会正是意图对此种问题进行回应,年会主题为“回望与前行——全球化与后全球化时代的美术史研究”,分为“理论与方法”、“美术与经典”、“艺术与文献”、 “图像与媒介”、“时间与空间”、“区域与中心”6场报告,并特别增设“主题报告”环节。本次会议收录学术论文50余篇,有26位学者就论文主题进行了学术发言。从宏观的跨地域、跨时间、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到微观的对于具体图式案例、艺术家案例、艺术现象的深入分析,汇集了全国美术史论专业前沿和全面的研究成果。会议讨论环节,对“全球史观下如何进行美术史研究”、“如何面对和回应‘文化中心论’”、“艺术研究如何‘跨界’”、“视觉变迁与风格变迁的关联”等美术史研究领域中的理论与方法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平评价说,“这种探讨是‘带劲’的。”这种“带劲”的学术探讨正是在“全球美术史”及“后全球美术史”的视野下,对未来美术史发展“前行”的积极尝试。
当然,正如本次年会的主题,“前行”的力量来自于“回望”。而一个现代学科只有对它过去的“经典”不断反省、重温,它才有光明的未来。具体到美术史学科,所谓“经典”首先包括了中外美术史的经典理论和方法论。如何历史地复原、清理各经典美术史家就美术研究方法论所做的探讨及这些探讨背后的各种根本关怀,是摆在当下中国美术史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重温美术史“经典”,更多的是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的回望,亟须探究这些经典之所以成为划时代经典的原因。经典的理论、作品和教学法,使得美术史学科得以存在,也使得美术史研究活动成为可能。“回望”才能“前瞻”,与会学者们对“经典”进行“新探”,在“经典的故土”上开出充满活力的花。
“两天的会议成为美术史学科新知识、新观点出现的平台,呈现出令人尊敬的学术品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军在会议闭幕致辞中说,“‘九’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是至大,亦意味转变。本次第九届年会的主题‘回望与前行’是一个恰当的概念,概括了当下美术史研究发展的历史境况”。由知识的概括,到知识的生成;从“坐而论道”,到“以身行道”,李军说,“如果说从1到9是年会的‘1.0版’,那么也许之后就将开启年会的‘2.0时代’”。
在闭幕式上,年会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尹吉男宣布了下一届“美术史学奥林匹克盛会”的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这一结果由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组委会成员通过自荐、讨论、民主投票等流程产生,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邵亮发表感言,将着手为下一届年会的召开做准备。尹吉男说,“年会的生命力靠的是质量,本届年会是‘更好’的年会,因为面对未来的前行过程中没有‘最好’。”一届比一届“更好”是一种敞亮的愿景,明年天津再见,让我们一起见证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