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祝福
■王静庵
■王静庵
我国古代春节期间,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之间常用名帖相互祝贺新年。在新年伊始,职位低者,或晚辈,会持名帖向长辈或位高于己者拜年,其时若主人不在,或适逢他事,不便接待时,拜年人便会留下印有红色:“登府拜年,恭贺新禧”字样的红色名片,以示亲自登门拜年之意。
贺卡始于汉代,其时为木制,称为“名刺”。当时一些官员因投刺过多,为免打扰,即在门外设一小箱,接收各方投刺,名为“接福”。至宋代,始有将贺年之词书于名刺上,从此名刺成为贺年之礼。
由于当时士大夫郊游广泛,为了节省时间,也有梅花笺,裁成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写受卡人姓名、住址及恭贺言词,使佣仆代往者。
明朝人也以投谒代替拜年,文征明曾有《贺年诗》云:“不求见面唯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也随人投数纸,世人嫌简不嫌虚。”说明“名纸”贺年之广泛应用。
2013年,我选编《朱大熙文存》时,在书前编入了一些友人赠送的字画作品,其中我选用了骆恒光(浙江省书协顾问)先生的一帧早年贺卡。当时我是看重贺卡上的诗作,骆先生为当今书界诗文具佳者,用此贺卡,虽为钢笔书写,但也不失为别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邮电部于1981年发行了贺年明信片,继而又在1991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中国贺年有奖明信片,以满足人们在新年祝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