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普查促馆建
藏品管理更规范
■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何琳
■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何琳
2014年,中国美术馆作为藏品普查的试点单位,依照文化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办公室颁布的普查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完成了3000件藏品的图像采集和文字信息的著录工作。2015年1月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面部署下,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普查工作由典藏部具体执行全面推开。到2015年年底,完成了普查办下达的3万件藏品的图像采集和文字信息著录工作任务。
中国美术馆建馆50余年来始终重视藏品的收藏工作,积累了数量大、类别丰富的藏品资源。此次列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计划的藏品数量即有10万余件,占全国美术馆普查藏品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使得我们的普查工作面临着藏品情况复杂、具体工作艰巨、工作任务重等困难。为此,我们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普查办的帮助下对普查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培训,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普查工作和日常库房工作的时间,强化普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等。具体工作中,大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库房采集藏品的文字信息——作品出库拍照——拍照后安全回库——图片小组进行图片处理——处理后的图片返回库房与文字信息整合录入——审核员审核——上传至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办公室。
中国美术馆是老美术馆,馆舍历经50多年的风雨,展厅面积局促,设施设备落后;尽管在1996年修建了专业藏品库房,但随着藏品数量的不断增加,藏品库房亦渐拥挤,库房面积及设施设备等条件不如国内一些新建的美术馆。因此,普查工作中如何协调各组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内容,合理调配图像采集场所,克服库房离图像采集现场距离远,时常会受到坏天气干扰等困难,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形成了一套互相配合打时间差的工作方法,即图像采集和文字信息采集交叉进行,工作日内人员和相机皆不停息,真正做到了安全有序、规范标准地保质量抢时间抓数量。
普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盘点账目,厘清家底,摸清藏品状况,完成藏品图像和文字信息的数字化,建立科学实用的藏品管理系统,为藏品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做好基础准备,实现藏品以多种方式走出库房,服务大众。管好藏品、深入研究藏品并用好藏品,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工作职能。在完成了2015年藏品普查既定目标工作量的同时,我们还策划了10余个藏品陈列展览和近3000件藏品的出入库工作。之所以能够如此不辞辛苦地认真工作,是因为随着藏品图像及文字信息采集数量的增加,在我们馆日常业务工作中已切实体会到了藏品数字化后给工作带来的方便。美术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也是公共文化教育平台,普查工作的开展,实现了藏品图像化、数字化,对于推动藏品的专业研究和利用,藏品的宣传推广和向公众的普及教育的积极作用已然凸显。
随着藏品普查工作的推进,我们发现或意识到了藏品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促使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规范,使藏品的研究使用、出入库和借出等工作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将工作关进制度的笼子”,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和藏品安全的保障。接下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践行“流程科学、藏品安全、信息准确”的工作原则,按标准、有计划、有效率、客观地推进我们馆的藏品普查工作。 (本报记者夏超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