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鉴藏

文章导航

南宗文人画的崛起

萧云从对日本南画的影响

  南宗文人画的崛起

  萧云从对日本南画的影响

  ■刘廷龙 安徽省书画院院长

  萧云从在绘画史上开创了姑孰画派,享有盛誉,在版画史上与陈洪绶双峰并峙,他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显赫,同时对日本的绘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画对日本南宗文人画的影响

  日本的南宗文人画可以说完全是受中国画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世纪中期,中国文人画传入日本,被称作“南画”或“文人画”, 一些中国的高僧、画家渡日授道传艺,画家中比较著名的有“渡日四大家”伊孚九、江稼圃、张秋谷和费晴湖。同时,比较方便于学习的画谱也随之流入日本,其中就有《八种画谱》、《芥子园画谱》和《萧尺木画谱》等。这一时期,日本绘画爱好者以中国绘画为基础,吸收了本民族的绘画特点并融入西洋绘画的营养,形成的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在日本也被称为“南宗文人画”或“南画”。整个19世纪是日本文人画的高峰,日本文人画也成了整个日本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袛园南海、柳泽淇园等人是开拓日本南宗文人画的先驱者,池大雅与谢芜村是日本南宗文人画的完成者。袛园南海和池大雅都认真学习过《萧尺木画谱》,可以说《萧尺木画谱》也就是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对日本南宗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萧云从的一些原作真迹也流入日本,比较著名的有东京帝室博物馆收藏的《秋山行旅图卷》。

  《太平山水图》刻本受日本画家追捧

  萧云从(1596~1673年)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画家。他少而好学,然科考不利,44岁才中贡生。入清后拒不做官,长期闭门读书、作画,他的画初学倪、黄,晚年自成一格,从学者众多,遂开姑孰画派。萧云从一生创作有图目记载的画作约300余件,主要代表作有《秋山行旅图卷》、《归寓一元图卷》、《千峰万壑图》、《莲峰高士图》、《西台恸哭图》、《黄山松石图卷》、《青山高隐图卷》、《设色山水长卷》、《云台疏树图卷》和《江山胜览图卷》等,另外还有著名的镂版传世之作《离骚图》64幅和《太平山水图》43幅,这两套木刻作品也成了后世习画者的绝好范本。

  18世纪,《太平山水图》刻本流传到日本,被日本的绘画爱好者广泛追捧,日本画家称它为《萧尺木画谱》或《太平山水画帖》,随着日本画家学习的不断需求,《太平山水图》被大量翻刻,同时萧云从的其它作品也被日本人争相收藏和不断推广。其中,《萧尺木离骚图》被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图本丛书》刊行;萧云从的代表作《秋山行旅图卷》被东京帝室博物馆收藏并按照原寸复制并大量发行;初版的《太平山水图》被大坂兼葭堂收藏并被不断翻印,所以日本著名学者秋山光夫曾经在《萧尺木与〈秋山行旅图卷〉》的文章中指出:“萧尺木艺术的影响,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有很深的意义,这是谁都必然承认的。”在谈到本国的绘画时认为“祗园南海是日本南宗文人画的开拓者,池大雅则是日本南宗文人画的完成者。”祗园南海和池大雅都是学习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的直接受益者。

  《太平山水图》是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怀古堂刊本,由徽州人汤尚、汤义、刘荣等雕刻而成,为我国清初版画巅峰之作。版画研究专家周芜在《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一文中称:“《太平山水图画》为徽派版画艺术代表作,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家郑振铎对《太平山水图》更是推崇备至,他说:“图凡四十三,无一不具深远之趣。或浪卷云舒,烟笼渺渺;或田园历历如毯纹,山峰耸叠似岛屿;或作危崖惊险之势,或写乡野恬静之态,大抵诸家山水画作风,无不毕于斯,可谓集大成之作矣。”这些刻板经过徽州能工巧匠之手充分展现了萧云从绘画的神韵,将作者的笔触所至,线条或刚劲尖利若钢锋,或软嫩和润若流水,全部不失毫厘地传刻出来,给绘画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本。日本画家感叹 “帖之精致巧妙,览者莫不叹赏”。难怪池大雅在绘画上遇到困惑向前辈画家袛园南海请教时,袛园南海“出旧储《萧尺木画谱》,嘱仿其格也。”这个故事在白井华阳在《池大雅传》中有详细记载:“池大雅初学伊孚九山水,后从柳里恭模其秘迹。相传贷成(即池大雅)病其画不进,质之祗园南海。南海出旧储清《萧尺木画谱》,因谓贷成曰:‘子学画当学文人学士画’。乃以画谱与贷成。贷成大喜,出入不释手,遂得其风趣,于是其技大进,书亦仿佛萧氏”。

  池大雅对中国绘画、书法、诗词的研究

  池大雅在袛园南海处得到了《萧尺木画谱》,并体悟到了老师的教诲:“画当学文人学士画”, 加强了书法的学习和文化的修养,尝刻印自嘲:“已行完千里路,尚未读万卷书。”日本的理论家白井华阳《画乘要略》中曾明确记载祗园南海、柳里恭、池大雅都曾临摹过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池大雅不仅构图、用墨、设色、运笔等模仿萧云从技法,就是题款的字体也与萧云从十分相似。池大雅早期的代表作《渭城柳色图》和《林外望湖图》能清晰地看出萧云从的影子,画面幽疏简约,少皴染,然用笔纤细,明显带有木板画谱的痕迹,这也是日本绘画爱好者学习中国的文人画缺少见到真迹原作而仅仅依赖于画谱所带来的弊病。池大雅在学习萧云从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他以简练的笔墨、朴素的笔法创作了《十便帖》、《洞庭秋月图》和《心经山水图》等代表作。从《十便帖》之一的《钓便图》来看,人物与亭榭的用笔还是非常接近萧云从,只是赋色稍显浓重,题款书法笔调动荡,线条跳跃,相比于萧云从的书法多了几分活泼、自由。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心经山水图》是一幅书法与山水结合的作品,可以说是日本南宗文人画的代表之作,它吸收了中国文人画简约的一面,画面山石勾勒简练、粗狂,几乎不见皴染,上方以楷书写心经一篇,严整中有松秀,凝重里见宽博,书风非常接近萧云从《太平山水图》中的款字。池大雅有较为全面的汉学修养,对中国的绘画、书法、诗词都有研究,还著有《文人画粹编》、《池大雅名画谱》、《楷书千字文》等,他是日本模仿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自我创新的代表人物。

  散佚日本的《秋山行旅图卷》

  萧云从的《秋山行旅图卷》对日本的绘画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此卷曾为清内府收藏,后散佚到日本,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收藏后,卷纵25.4厘米,横551.8厘米,上有乾隆御题“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 日本著名学者秋山光夫曾经对此卷有过专门地研究。《秋山行旅图卷》是萧云从的早期作品,画款为晚年补题,整个画面笔路清晰,穿插有致;丘壑布置,千变万化;树石表现,深厚坚实,人物、屋宇、舟车、驮马安排得体,设色古雅,皴染自然。这件作品被日本审美书院照原幅尺寸大小复制发行,被日本的绘画爱好者广泛地用做学习资料,至今对日本的绘画特别是南宗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日本南宗文人画持续发展到19世纪末,终因其程式化的局限而逐渐走向式微,这一时期的南宗文人画代表画家有富冈铁斋等。

  众所周知,日本的书画艺术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体的,无论是题款、用印的文字还是笔墨的技法和画外功夫,其书画创作者也很难达到汉文化的全面修养,因此,学习萧云从等文人画一路的山水画家多会走向空洞,学习沈铨等院体一路的花鸟画家容易流于艳俗,学习宋代法常写意一路的人物画家也将愈发单薄。直到近代日本画坛出现了现代画风,在本民族绘画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洋绘画的色彩和中国绘画的水墨晕染像方法形成了比较日本化的新画风,把日本的绘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画风对后来中国的岭南画派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鉴藏 00020 萧云从对日本南画的影响 2016-03-05 美术报2016-03-0500018;美术报2016-03-0500019;12814797;美术报2016-03-0500020 2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