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聚焦

文章导航

巴塞当代
美术馆的
启示

  巴塞当代

  美术馆的

  启示

  ■潘丰泉

  最近,巴塞当代美术馆对外高调宣布挂牌新三板,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这是国内美术馆前所未有的涉入金融领域即股票投资的大动作,使原本艺术品与市场行为若即若离的状态一下子明朗化了。

  当年蔡元培先生等推动的“美育代宗教”这一主张,通过成立美术学院培育绘画人才,建立美术馆拓展平民审美眼界,完全是一种社会化艺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但为何实施起来是那么的长路漫漫呢?动荡不已的战乱给社会造成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当每个人都在为生计颠沛流离,还怎能去关注艺术和由艺术带来的方方面面问题?当时(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更有必要像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武器发挥战时的宣传作用。

  蔡元培先生应该无法想到社会稳定与民众生活温饱解决后,民众对艺术知识的渴求。欣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美育全面普及开来,有一天,却出现艺术创作的商业化色彩,一切不再风平浪静,由市场的介入甚至冲击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再微妙而是赤裸裸的关系,这与最初用“美育代宗教”去提高大众审美眼光的高雅理想,是否有些偏离?

  当一些艺术作品被人欣赏和收藏起来,所谓的高雅艺术很难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或与市场关系彻底割裂开来。况且,今天评价一个艺术家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再是单靠办几场画展、几次研讨会以及连篇累牍的文字介绍,就能爬上学术高峰,从而在江湖中声名显赫,居于学术地位的。不过,有一条似乎既成铁律的事实,就是市场中居高不下的画价,也可以影响到画家的社会形象所在。

  巴塞当代美术馆的挂牌新三板,出现在当下书画市场低迷的时候,意味着市场与艺术创作包括展览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羞答答“千呼万唤始出来”;当社会直接给艺术品推广带来更多机遇或实惠,也意味着围绕市场运作的艺术品,利润空间有多大?我们不必为此担忧市场对艺术品的介入所带来的一连串问题,艺术品消费行为与市场对艺术品的对接,表明艺术品与市场挂上钩是迟早的事,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艺术作品一上画廊墙壁,标上价码或在拍卖行以各种形式推拍,它就体现出商品价值。面对第一只闯入股市的艺术股,巴塞当代美术馆的挂牌,这只是第一步,下面要通过各种业绩的表现——这只股票市盈率多少?随市场的律动上下起伏多少?我们将拭目以待。同时也看到,在传播美育渠道上,除了继续由培育美术人才的专业院校和展示艺术创作成果的展览及出版机构这几块阵营推动之外,一些民营美术馆也纷纷用另种经营的模式发挥作用。

  民营美术馆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个别市场较好的画家作为长期陈列的私人场馆,发展到由民间投资经营模式的艺术展馆的大量出现,目前这类私立美术馆在国内也有上百家。经过这些年的艰难摸索,一些地方民营美术馆在经营模式上也自成一套,比如通过与国内一些学术团体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一些经学术界推介的优秀作品或个别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做成一个专题展;甚至与公立美术馆一样也会筹划学术性的大型活动。总之他们各有妙招,将民营美术馆很好地经营下去,为传播美育知识尽一份力量。这显然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美术展览的新形态,也是与政府美术展览机构有所不同,尤其在融合市场消费意识过程体现出的较为灵活多样的地方,就像巴塞美术馆2016年将高调挂牌新三板一样。

  今天,美育知识的普及可谓全面开花,传播速度之快也超乎想象,但与当年的“美育代宗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理想是有所不同的,那就是迅猛变化纷繁复杂的商业化社会,不同程度对书画创作的渗透和侵入,这或许是巴塞当代美术馆挂牌新三板带给我们的思考。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聚焦 00008 巴塞当代
美术馆的
启示
2016-03-05 美术报2016-03-0500019;美术报2016-03-0500020 2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