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青 精神犹存
怀念柳村先生
■马锋辉
艺术长青 精神犹存
怀念柳村先生
■马锋辉
美术报刊发柳村先生纪念特刊,让我重怀对柳先生的思念之情。
1994年,浦江县筹建吴茀之纪念馆,使我有幸开始与柳村先生多有晤谈,时常聆听老人的教诲;
1999年,浙江博物馆接受柳村先生37件国画作品和部分创作文献捐赠珍藏;
2009年,良渚博物院接受柳村先生无偿捐赠近百件版画、国画艺术精品;
2012年,浙江美术馆筹划“柳村写意花鸟画展”,因柳村先生年迈体弱时延而未及……
“柳村弟质慧性笃,所作笔墨浑厚,富有新意。”这是近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对柳村先生的评介和赞许。潘先生平生不轻易许人,而对一位晚辈弟子作出如此的肯定,更说明了柳村先生在书画艺术上的出类拔萃造诣。潘天寿作为柳村先生的业师,可谓慧眼识才,区区十数字便已道出其人根本的秉性、气质,艺术风格及呈现形态,几乎囊括了柳村先生毕生的艺术成就。
“质慧性笃”多指资质聪慧,本性笃实。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有“尽心知性”之说,笃实中亦有淳朴、真诚之意,是为“美”之先决。所以宋文学家曾巩曾言:“物孰诚之,以朴质也”。因而柳村先生具备如此的气质,其书画艺术也必然生发出如此的个性品格。中国传统书画尤重笔墨修为,可于抽象的笔痕墨韵间窥得作者内存的涵养,故潘先生又称其“笔墨浑厚”,无非是“质慧性笃”在丹青翰墨中的外化流露。最后“新意”一语,似乎寓指时代变革和作者经历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韵味。
柳村先生为中国当代著名浙派花鸟画家,曾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吴茀之艺术研究会会长等职。 1920年生于浙江浦江县横溪镇(现属兰溪)。初名遵韩,字景文,自幼受家父影响下研习中国画,学画也与诸多传统大家一般,《芥子园画谱》、《醉墨轩画谱》等是他习书学画的范本。浦江誉为“书画之乡”,历来书画名家辈出,其中吴茀之与柳村为祖亲,相互多有往来。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柳村先生就读福建省立师专艺术科,值吴茀之先生教授,拜在门下,经吴茀之引荐又受潘天寿亲炙。1946年至1949年受聘请在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任教,编绘有《翎毛写生集》、《写鹤集》为花鸟写生课教材。建国后又至余杭教师进修学校长期任教,为他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时赋予了新的活力。
木刻版画是柳村先生早期的艺术擅长。他在八闽求学期间,从国画、西画、素描、色彩、造型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皆打下了相当的根基。他对于木刻版画的热衷和创作也发于此间,当时,柳村先生参与了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主将郑野夫等在福建举办的木刻函授班,从事木刻运动与抗日救亡工作。《流浪母子》和《日机轰炸后》便是此时的木刻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也为其以后的版画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创作源泉,五、六十年代创作了如《良渚风物》、《柿子熟了》、《早稻丰收》、《开山造渠》、《村口》、《齐白石》等代表作品。在他的木板上,现实生活中的农村劳作场景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以刀代笔,生拙遒劲,形象生动概括,赋彩浓艳中尤现沉着。
写意花鸟画是柳村先生的专长强项,其业师吴茀之、潘天寿皆为在传统中国文化滋养中拓展革新的倡导者。作为吴昌硕的嫡传,两位先生不但继承了吴昌硕金石入画,气象雄强的特性,且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画形式语言,尤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传习体系。柳村先生的花鸟画继承了吴茀之先生“笔墨要旧,意境要新”的主张,得其繁密不乱、深邃灵变的意趣,但比之其师,愈为厚拙浑朴,明朗丰盈;而在笔墨骨线上,汲取了潘天寿刚劲粗旷的气象。后又强调师造化,从生活中寻找题材,观察写生,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体悟生活,脱却晚清以来的“画谱气”,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金灿灿之枇杷、艳醇之丹柿、苍古之梅花、葱茏之古柏;水边之鱼鹰、林间之鸣雀,皆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蓬勃、丰实、充盈、明朗及率真的花鸟画新貌。枇杷题材是柳村极为喜爱创作的国画之一,最初的启蒙应出于其令尊和对枇杷的情感,他曾回忆:“父亲曾画过一幅枇杷扇面,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幅国画枇杷原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还走访过不少枇杷产地,江、浙、闽等都留下了其写生的足迹。晚年的柳村长期生活在余杭,塘栖枇杷更是闻名海外,笔下信手拈来的枇杷鲜果一跃成为他的艺术名片。正如《枇杷之乡》一图,为柳村先生所画塘栖枇杷代表之作,画面勾勒出在仲夏皋月之时,一树枇杷斜势横出,压弯的枝梢上滋生着初熟的金丸。 枇杷作为消暑佳果,颇得盛誉,唐代诗人曾以“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来描写此种情境,望之使人齿口生津,呈现出一派丰收浓郁之景象。全幅构图饱满,在形式处理上,运用突出主体的手法,枝叶用墨色合花青以没骨法写出,注重笔笔交错,表现出枝繁叶茂的生气;枝头的金丸则以色笔点朶成形,沉沉的果实显出微微摇曳的姿态。落款所题自作诗:“及冠冠山老余杭,枇杷之乡久蒙养,金丸树树看不足,戏说画得满船仓。” 更流露出作者质朴的平民情怀。柳村先生曾说作画须“重气机,求高格”,刚正的骨法用笔,松灵活脱的状态,正得益于他这种追求,笔墨间透露雄浑拙朴、野逸清新的美学价值取向,从而可窥见他浑厚而质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承载的人生态度及广博深厚的学养。另外,柿子、梅花、竹山、牡丹、孔雀、雄鸡等都是柳村先生花鸟画的精品佳构。柳村先生画作继承了传统笔墨内含,经历师古人、师造化的蜕变,一改文人绘画清冷孤傲的萧条样式,彰显出高亢的时代面貌,洋溢出淳朴的乡土气息。
柳村先生高龄驾鹤先去,艺术菁华丰茂。谨以此文遥寄对柳村先生的敬仰与思念之情,其艺术长青,精神永存!
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