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评论

单提“女性艺术家”
是一种歧视

呼鸣 新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油画 2012年

  专访

  单提“女性艺术家”

  是一种歧视

  ■本报记者 庄燕琳

  美术报:您的作品大多呈现的是阳光与健壮的女性形象,并且具有当代性,这和您的生活经历有怎样密切的联系?

  呼鸣:1970年,我15岁时当兵,在部队一待就是20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正值上世纪70年代的文革中期。我们接受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所以那个时候我周围的女兵战友们都非常阳光,那时候的眼神的确是纯纯的傻傻的,没有什么内容。那时文化生活贫乏,没有很多的文学作品可以阅读,男兵女兵的军装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那是基本淡化性别的时代。

  美术报:您否介意被称为“女性艺术家”?为什么有的女性更希望被称为“艺术家”而不是“女性艺术家”?

  呼鸣:我的观点一直没有变,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女性艺术家和男性艺术家除了生殖系统的不同,其他完全一样。女性艺术家天生的直觉敏感、联想力也非常丰富,在创作性思维方面一点不比男性差。我们只是听说“女性艺术家”,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男性艺术家”,这种提法的本身就是一种歧视。现在把“女性艺术家”单独提出来,无非就是表明现在的社会是男性社会,当然不光我们国家,世界任何国家都是这样的。我们目前改变不了这个现状,但是好的女性艺术家确实可以脱颖而出。她们的作品有自己的市场价位,但是总体来说女性艺术家作品的市场价位比男性艺术家的要低。

  美术报:据您观察,现在女性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呼鸣:严格来讲,大部分女性艺术家做得还是不够好。女性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到了四五十岁孩子已从精神上独立了,也不太需要了你了,你这时想起自己的艺术来了,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两者兼得毕竟是少数。我觉得现在的女性艺术家还不如民国那会儿的。比如,方召麟先生,我真的很佩服她,她不仅画好,书法也相当好,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她有8个孩子,个个都优秀,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生完8个孩子丈夫却在战争离乱中丧生。独自带着大孩子在英国上学时,她靠画小贺年片维持生活,孩子都睡了以后,她才能开始画画……在国画领域中,她的风格是天然大气,独树一帜的。这样的人才能称其为艺术家。还有一些当代女性同行们我也挺佩服的,无论把艺术创作作为生活方式,还是生存方式,其实都离不开对艺术的真爱。

  美术报:比起普遍性关注,您认为那些真正努力追求艺术的女性艺术家更应该得到关注。

  呼鸣:对于女性艺术家普遍性的关注往往收效不大,我希望能区别对待,尤其关注那些比较有希望的,生活真正艰难的女性艺术家。比如在西方会有专门的基金来关心单身母亲女性艺术家,离婚女性或未婚母亲等等,她们在艰难条件下仍然坚持艺术,而且的确有所成就,社会再助她一臂之力,这样就会很精彩。我身边有些很优秀的女性艺术家都曾得过乳腺癌,做手术切除过单乳或双乳,她们对待艺术真诚执着,社会上是不是应该多给她们些关注?多做一些实事,扶持这样一些很有希望,并且坚持创作的女艺术家呢?对一些低薪奔生活却还在努力追求艺术的年青女性艺术家,如果设立类似的一些具体奖项,那会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鼓励。

  美术报:在男性艺术家表现女性题材的创作中,哪些类型是您所不能够接受的?

  呼鸣:我挺讨厌男性艺术家把女人画成性感尤物,当然是和我的画有直接区别的,你可以说我的画有中性视角,女权意识,制服癖,什么都可以。但是你不能说我的画带有诱惑勾引异性的姿态和眼神。但是部分男性艺术家在表现女性题材时是存在这种情况的,画中女性形象完全是取悦男人的,譬如小鸟依人、可怜兮兮、小无知小可爱,反而使男人觉得更可爱可欺,这些都是容易的猎物,当然我说得可能有点猛,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实际上部分男性艺术家们并不崇尚女强人以及知性的女性,因此他们营造出的形象都是非常纤细、柔弱、无力,穿越的林黛玉式或日本卡通式等等,我个人不喜欢,可能很多人喜欢,甚至很多女性也在其中得到一些享受。

  还有的男性艺术家画女人体时会在写实基础上加一些色情的想象,这样的作品也没什么意思。我能接受的是弗洛伊德那种对人物的表现方式,完全都是用平等的视角来批判和表现,没有歌颂,呈现出的是艺术处理后的真实。再往前,比如常玉,他画的女人体,看上去非常舒服。但是现在有一些画法我不明白了,比如工笔重彩,完全与中国传统脱离,磕完素描再磕光影,磕完结构再磕色调,传统形式本身的优势都没有了。用力过猛,结果只能是累坏了自己,顺便也累坏了观众。

  (呼鸣,澳籍华人艺术家)


美术报 评论 00014 单提“女性艺术家”
是一种歧视
2016-03-26 美术报2016-03-2600037;美术报2016-03-2600039;美术报2016-03-2600040 2 2016年03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