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手作、耳听:感受“非遗”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对于它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有利于呈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构建多元的文化样态。对于“非遗”的传承,其核心是世代相传,活态保护,所以吸引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非遗”的关注,让他们在零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文化艺术之美的同时,勇承历史责任之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暨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在中央美术学院开班,借助这样的优质“非遗”资源,高参小项目组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参观“非遗”展,体验“非遗”艺术工坊等形式,让中小学生零距离走进“非遗”文化,在体验中培养他们的保护与传承意识。(“高参小”,指让高校参与到小学教育中。)
眼观:欣赏“非遗”的多元之美
3月21至25日,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项目组陆续组织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小学部、花家地小学方舟校区、花家地小学花家地校区、南湖中园小学望花路校区、南湖东园小学校本部共600余名师生,参观了在中央美院举办的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暨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结业展览。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剪纸、木雕、建筑、营造、玉雕等4个领域共计38名优秀中青年“非遗”传承人及导师的作品。在央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不同民族传统的“非遗”文化,从藏族神秘而美丽的面具,记录内蒙古族传统婚礼的剪纸艺术,到贵州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背扇艺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非遗”展品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好漂亮!、太神奇了!……”赞叹声不绝于耳。非常幸运的是,孩子们还在展厅现场观摩了“非遗”传承人制作木雕、剪纸的过程,真真切切地体悟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手作:体验“非遗”的创作之趣
为让大家充分体验“非遗”文化艺术的创作乐趣,央美高参小项目组针对小学生的学段特征,设置了“非遗”体验艺术工作坊,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和体验传统剪纸艺术的创作乐趣。工作坊中,同学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在向“非遗”传承人取经学习的同时,亲手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非遗”剪纸作品,体验到了剪纸艺术的趣味与魅力。
耳听:聆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此次走进“非遗”系列活动,学院高参小项目组除了组织“对口学校”走进美院体验外,还特别邀请“非遗”传承人“走出去”,分赴北京九十四中学、首师大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徐悲鸿中学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小学部,让“非遗”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讲授“非遗”文化。令人惊喜的是,“非遗”传承人还带来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非遗”作品,让同学们一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作为无形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多民族文化艺术独特性的重要体现。青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未来。中央美术学院以高参小、高参高项目为契机,通过“眼观”、“手作”、“耳听”等一系列走进“非遗”艺术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领略了多民族“非遗”文化的独特性并对“非遗”艺术产生兴趣,培养了他们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担当,这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必将产生积极意义。 (朱国良 宋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