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有的动画模式
■段孝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总工程师)
■段孝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总工程师)
中国水墨动画即表现中国水墨画的特色,画里的人物和景色不但能动起来,而且在动的时候流露出水墨的意境,用中国画的形式与动画电影的内容语言以及特殊技巧相结合做出的动画片,这样的动画才能称为水墨动画。
水墨动画因其独特性,它与一般平涂勾勒的动画不同,它在让中国画里的人物和景色都动起来的同时,还保留了中国画独有的“写意”。所以国际动画界对中国水墨动画持高度赞扬的态度。即使到了21世纪水墨动画仍然是一道绮丽的风景。2002年为申办上海世博会,做了一部水墨动画《风筝》,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片《和谐中国》的亮相再一次证明了水墨动画的生命力。
尽管传统的水墨动画出品的数量不多,但其中有4部片子各有不同,每一部都有创新。作为首创的第一部《小蝌蚪找妈妈》,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动画片种。其主要以齐白石绘画里的各种动物形象来描述小学课本里的故事,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尤其吸引孩子。而第二部《牧笛》则是表现了李可染的绘画风格,与《小蝌蚪找妈妈》相比较它的背景更加丰富。而《牧笛》片中既要表现牧童、水牛,还要渲染出中国大好河山的壮阔,就要研发特殊的电影技巧,所以做起来技术的难度要比《小蝌蚪找妈妈》大得多。第三部《鹿铃》则是表现程十发的绘画风格,它对色彩的表现比较多,像小姑娘穿的红裤子,黑黑的头发,小姑娘红润的脸蛋,这些做起来也要比之前的黑白水墨更难。而到了第四部《山水情》着重表现了大泼墨的艺术效果,同时技术也有所突破。我们首创了“现场作画,随即拍摄”的拍摄技术。这4部都是根据不同风格的画家做的动画,因此在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及技术上,都会有所创新。
但问题是为什么水墨动画的数量这么少?因为早期制作难度很大,在制作上不仅成本高,而且费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墨动画发展的速度。但现在电脑技术的发展给水墨动画的制作带来了一些便利。与之前比较,其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制作难度相对降低。因此,近些年出现了不少新的水墨动画短片,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我比较认可《夏》这部3D水墨动画,也可能因为“鱼”这一形象比较容易表现,如果用电脑技术来表现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就未必有传统水墨动画的效果。所以想要电脑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手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上海美影厂也在不断培养制作水墨动画的人才,要求他们在掌握电脑技术的同时,也要熟悉中国传统艺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每一部作品。现在我们和美影厂的动画制作团队正在准备做一部长篇水墨动画,希望未来水墨动画将会以新的面貌呈现给大家,拍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片,同时还要开辟动画市场,令大众能够看到这些动画片的上映,让水墨动画走出一条新路。
(实习生 陈斯斯 根据采访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