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画的美术学者
□王洪义(上海)
美术史家和美术批评家,是以文字为从业工具的。但其中有些人,或因为爱好,或受到职业熏陶,也可能是曾经接受过某种美术训练,能兼具画家的身份,或至少,也能拿起画笔涂抹一番。
外国美术学者中,能写又能画的,当首推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虽然他的《美的分析》影响广泛,但总的说来,他是画家身份高于理论家身份的。也许是因为兼具理论思维的原因,他的艺术创作常常围绕“现代道德主题”(modern moral subjects)展开,有很强的说教性。
威廉·黑兹利特(William Hazlitt,1778-1830)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好的评论家和散文作家之一,堪与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和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比肩。他善于画油画肖像,在风格上模仿伦勃朗,还获得机会用几个月时间去卢浮宫临摹大师作品。但从他的一些油画作品看,只能说是略得欧洲古典大师的皮毛。
艾迪安-让·德勒克吕泽(Etienne-Jean Delecluze,1781-1863)是一位法国画家和评论家。他在美术评论上的业绩与他自1822年起担当艺术杂志的评论员有关,他比较知名的著作是大卫传记,源于他做过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学生。在他的油画创作中也能看到大卫的影子。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评论家、赞助人和社会思想家,也画水彩。他兴趣广泛,而且能不断地从一个兴趣转向另一个兴趣,涉猎了艺术、自然科学、政治和经济等领域,最主要的著作是《现代画家》(1843-1860)1至5卷,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不过,虽然他的艺术批评影响很大,却是建立在个人印象之上的随意性批评,他的艺术鉴赏范围也仅限于英国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他的绘画作品包括以素描和油画方式细致描绘的岩石、植物、鸟类、风景、建筑结构等,有严谨细致的画风。
罗杰·弗莱(Roger Fry,1866-1934)作为评论家的名声大于画家的名声。他的学术声望来自于倡导法国绘画,这包括对后印象主义的研究乃至为该画派命名。但他自己认为绘画是他的主要活动,他的油画创作也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很可能是因为绘画实践比较多的缘故,罗杰·弗莱的艺术批评基础是对作品的直接经验,他非常强调“作品本身”的意义,主张将艺术作品与产生它的文化背景、历史环境以及人文因素分离开来。而他的绘画作品也与他的艺术研究对象相似,是现代派手法,色彩强烈,构图简洁。
中国的艺术理论传统与欧洲有不同,但也同样强调绘画实践的重要性。从顾恺之到吴冠中,出现很多能画又能写的人物。其中较晚近以画家身份撰写理论著作又很有影响的,当属石涛的“话语录”,其文字特征是讲画画的事却有意搬弄各种佛道术语,开创一代忽悠文风。而现代齐黄傅潘四大师中,除了齐白石(他也自称其所擅长的诗书画印四项技能中以绘画为最低),其他三位都兼具美术史学者身份。而在当代美术史家中,愿意画画甚至还能画到挺像样的,也很有几位。比如我熟悉的徐建融和潘耀昌,都是能写能画且达到相当高度的。尤其徐建融,不但在美术创作中取得了与其理论成就不相上下的业绩,更是直接提出“实践美术史”的理论主张,这种知行合一的学术品格还是很让人钦佩的。
对当代美术评论家中会画画的人,因孤陋,我只知道有一个易英,听说他在上海办过风景写生展,估计效果也差不了。此外有美术学者梁江曾送画册给我,还有友人翁剑青近期正在大画其水彩,明显是越画越好。但另一方面,从国际上美术史论家们对绘画的喜好程度上看,似乎越近当代,史论家们就离绘画实践越远,绘画能力也就越低,而理论研究结果也就越艰涩难懂。我估计这与后现代语境下流行“观念艺术”有关。试想,如果连画家都不画画了,史论家们还会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