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
学科建设与
专业建设试点改革
教学实践:
学科建设与
专业建设试点改革
“上海这座城市给了美院很多的动能和机会,依附于这种趋势,美院凸显了很多专业的开拓。上大美院曾与上海大学计算机、通讯等专业合作,完成了上海科技馆一期、二期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科学绘画和媒体集成项目。这些项目的实现都离不开上海大学综合学科的支撑以及上大美院的公共艺术运作机制,最终使得所有的资源和支持汇聚到了美院,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强项。”汪大伟介绍说。
说到怎么处理和平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汪大伟说,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学科犹如土壤,各专业像是粒粒种子,作为学校,我们首先应该去构筑一个肥沃的土壤。专业建设是促进种子吸收营养良好成长的机制,其核心是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去发挥和活用教师所教的知识。学科和专业就是土壤和种子的关系。”他还透露,“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些改革,来解决原有传统专业和社会服务之间的脱节,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复合起来,那就是工作室机制。”
目前高峰学科已经启动了一批工作室。1.地方重塑工作室。2.当代手工艺复兴(非遗复活)工作室。3.信息交互设计工作室。4.都市艺术资本运作与管理工作室。5.公共艺术理论和国际交流工作室。汪大伟说道,“工作室机制的培养是结合专业、社会需求为牵引组织跨专业研究教学一体式的教学模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社会实践、艺术研究与教学科研结合了起来。之前各个专业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有需求和引导学生就会主动地研究和学习,通过为社会服务的项目转换成各个专业的课题,从而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汪院长补充回答,“如今社会行业都转变了,教学思路、课程和方式方法都需要改变”。
他还谈到,“工作室机制的建立将会打破以系专业为单位的运作机制。工作室机制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将来工作室中领衔的也许是国际教授,解决的是国际问题。”据了解,目前上大美院还处于双轨制的过渡阶段,工作室、系专业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