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焦

邵亦杨:
中国想象的
意象化和
西方想象的
突破性

  邵亦杨:

  中国想象的

  意象化和

  西方想象的

  突破性

  ■本报通讯员 陈佳/采访整理

  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比较意象化,而西方的传统绘画是再现性的。所以西方的想象往往是一种突破,对再现的一种突破、一种拒绝,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就是在追求这种想象的过程中。然而,中国的想象一直都是一种意象。

  分会场人员的确定则是我和Kleiner教授商量选择的,我们主要根据交上去的报告是否符合这个题目进行选择。其中,外国的参与者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些主题以后申请的,他们尽量根据这个主题来展开研究。

  “想象和投射”这个主题比较宽泛,可以一直从古代的原始艺术到现如今的当代艺术,正如Kleiner教授的介绍里面讲的,从古到今都能够关照到,包括中西艺术都有解释,也有艺术史家对这个主题做的研究放进去。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幻想出来的,比如英雄、神话,还有鬼怪等,这个主题的艺术作品都不是非常写实,所以那些超现实的艺术作品可能更符合这个主题。

  中国艺术本身不是非常写实,它本身也很具有想象力,但是中外想象的来源有很多不同。西方主要是从宗教出发,从神话出发,中国主要是从神话以及远古的传说出发。其次,中国根据佛教,西方则是根据天主教,所以不同的出发点,表现方式也会不同。另外,我本来希望这次中国投稿的发言者里面有中国当代的内容,但是因为我们投稿满了,所以就没有关于中国当代的报告,我觉得这个主题也是可以放在当代里面讨论的。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三分会“想象与投射”中方主席)


美术报 聚焦 00006 邵亦杨:
中国想象的
意象化和
西方想象的
突破性
2016-09-24 美术报2016-09-2400038;12954366 2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