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0版:赏析

文章导航

世界当代公共雕塑

激越与静谧的原生艺术

让·杜布菲的雕塑

  世界当代公共雕塑

  激越与静谧的原生艺术

  让·杜布菲的雕塑

  ■朱鸽翔(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是二战后巴黎先锋派艺术的领袖艺术家,西方艺术史中的传奇人物。1950年代,杜布菲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画廊和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的支持下,创作了大量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他先后创作了“浆糊”系列、“蝴蝶翅膀画”系列、“奶牛”系列、“拼组画”系列、“肌理学”、“地形学”及“物质学”等一系列作品。1962年,杜布菲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展出以蓝、白、红三色为基调的雕塑、绘画作品。其风格使人联想到儿童涂鸦的自发乐趣,具有史前洞窟壁画的野性和随意性。

  1945年,杜布菲提出“原生艺术”(L'Art Brut)的概念,意指今日因为某些理由未受文化教育和社会熏陶的人所创造的作品。“原生艺术”为主流文化的出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他将灰、沙和煤渣奇特地混合起来,在凝结起来的外壳上雕刻或切割出线条痕迹。杜布菲的创作充分展现他对材质的敏感与兴趣,以沥青、砾石、聚苯乙烯及火山岩创作的雕塑系列,具有表现主义童稚、原始的特点。杜布菲认为唯有这类作品才具有真正的创造力,他珍视人类原始艺术,努力再现那样的美。

  当年,毕加索和一些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家特别青睐非洲和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的祭祀用品和手工艺品。杜布菲紧随其后,将熔炉里的煤灰和精神病患者的画作带入了美学世界。他试图从没有明确图案和构图的作品中找出含义和美感。杜布菲的雕塑以自然色系为主,色彩追随材质的自然表现而隐于抽象形式中,成为杜布菲对雕塑不断探索与研究的方式。他创造出反美学的、超现实的形象,将涂鸦式的、儿童画的形象纳入棕色调浓厚颜料的构图中。杜布菲深入研读过德国精神病学家、美术史学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的著作《精神病人的绘画》。他关注喜爱儿童、精神病人幼稚单纯的艺术,对墙面、地上的刻画及其表面的各种粗糙、颗粒感、自然斑点都充满兴趣,不断探索物质材料提供的画幅表面的各种可能。

  1948年,杜布菲成立“原生艺术社”,收集了数百幅自由受限制、有思维障碍的人等创作的作品,这些奇异而充满活力的作品成了他雕塑、绘画的创作源泉。仔细审视他后期大尺寸的幻想雕塑作品,人们会发现一群相互围拢的被折磨的面具,以及在不断重复的思想节点上的视觉符号。杜布菲对芝加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在美国的三个不朽的雕塑之一,白色“立兽纪念碑”(Monument with Standing Beast),矗立在芝加哥伊利诺斯州政府大楼前,雕塑重10吨,高约30英尺,由玻璃纤维制成的四个形似站立的动物组成。该雕塑基于杜布菲1960年的乌尔卢普绘画样式创作而成的。芝加哥当地人把它叫做“扭曲的史努比”(Twisted Snoopy)。雕塑像建筑,有一个入口,与一旁的“詹姆斯·汤普森中心”形成戏剧性的呼应,类似亚历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雕塑风格。用杜布菲自己的话说,它是一种由平面扩展至空间的绘画,能够与行人产生共鸣。“立兽纪念碑”利用街头语言、涂鸦和漫画的样式,反映了杜布菲的“粗野”风格。

  2016年1月,为纪念杜布菲逝世30周年,杜布菲的作品大型回顾展《景观蜕变》(Metamorphoses of Landscapes)在瑞士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隆重举行。作为20世纪上半叶法国绘画的一位“怪杰”,阿纳森(H.H.Arnason)在《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History of Modern Art: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中称杜布菲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最伟大的法国画家”。杜布菲继承了第一代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以人为本的传统,甚至从梵高和蒙克的艺术中寻找原初的人性本质,力求以一种更为哲理化的感性形象赋予其雕塑力量。杜布菲对战后欧洲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对现代主义做出了独特的注解,集中地表现了20世纪视觉艺术的主要倾向。他始创的原生艺术,特别关注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拒绝接受艺术的精英化、组织性、整体统一性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精神上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


美术报 赏析 00040 激越与静谧的原生艺术 2016-10-01 美术报2016-10-0100018;美术报2016-10-0100020;美术报2016-10-0100019;12958319 2 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