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记吴山明教授与山明美术院
■徐峰平
吴山明教授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翘楚,是浙派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从艺60余年来,沉潜传统,锐意创新,精进不已,将水墨写意人物画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标志着新浙派的一个新阶段,其为人为艺,堪为浦江人骄傲。
为进一步推进浦江“书画之乡”的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书画艺术,积极发现和培养书画艺术人才,广泛开展艺术研究交流,经与吴山明教授及夫人高晔商议,浦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94年起筹建了山明美术院,整个院落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系全民事业单位,隶属浦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它坐落于风景秀丽、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浦江城郊,院落有千年古樟古枫作依托,东靠仙华文景园,南临美丽丰安古城,西对通济百岛湖,北接国家级风景名胜仙华山。院内浓荫匝地,四季花卉绽放,鸟语花香,景致宜人,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20年来,山明美术院始终遵循建院宗旨,以“艰苦创业、科学办院”的理念为本,广泛开展艺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坚持举办书画培训,发现和培养书画人才,致力群众美术工作,积极搜集、整理和研究吴山明教授的艺术成果和文献资料,为推动书画品牌建设,提高书画之乡知名度,构建美丽浦江,加快加大浦江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步伐和力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20年来,山明美术院的建设一直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了吴山明教授的重视和倾心;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关注。这一切都是山明美术院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浦江县委、县府领导和有识人士就开始设想利用传统的书画文化优势,促进浦江经济结构调整和繁荣发展的战略构想。经过近10年的酝酿,上世纪90年代初,浦江县委、县府斥巨资先后兴建了吴茀之纪念馆、山明美术院、方增先书画碑刻院等一批书画艺术场馆。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能够实施这一系列重大的文化工程,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山明美术院初创之时,正值县政府财政困难之际,尽管政策上给予了倾斜,但拨给的启动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办公经费、活动经费、配套设施建设……等等,一时都无从着落,陷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但路毕竟是勇于开拓者自己走出来的——举办美术培训、书画拍卖、各种笔会;为企事业单位策划文艺活动;为曲艺团体设计舞台美术;配合省级美术机构举办作品加工班……美术院在不断的摸索之中渐渐走出了一条以馆养馆之路。自1996年至2014年止,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先后筹资人民币178万元,对院内环境和各种设施多次修缮、整改、保养、扩增等。特别是2014年,争取到财政拨款100万元,对大楼内外作了最大规模的装修改造;环卫、绿化、消防、安保、水电等设备相应作了调整、更新、提升;教学器材、展览设施也作了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吴山明教授,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将美术院建成一个规范化、专业化、高质化的艺术场馆,建院之初,他在珍藏的自己作品里,挑选出1998年之前的代表作108幅,捐献给山明美术院,同时捐赠的还有200余件其他师友、同学、乃至学生辈的艺术精品,以及大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藏品,这极大地提升了美术院的品味和文化内涵。吴教授对家乡始终怀有一种浓厚的情感,他把美术院当作自己的家,先后斥巨资为她添置了古门楼、古石墩、古牌匾……使得整个美术院在布局上更为完整,景致更加幽美、艺术氛围更为浓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目前,山明美术院已成为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的艺术场馆,是浦江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浦江创建了这一批书画艺术新场馆,它流露出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本土丰厚书画文化财富的珍惜之情,彰显了弘扬传统书画艺术的决心。山明美术院在建院之初,吴山明教授就将积极发现和培养书画艺术人才作为基本的办院理念。20年来,美术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数百年来浦江书画能够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经久不衰,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从本土出生,后来在大城市获得殊荣的浦江籍画家,一旦成名之后总忘不了故土对自己最初的培育,他们的根总是在浦江。吴山明教授对故乡也是这样一往情深,他认为故乡的一方水土曾经哺育过自己,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回报故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经常利用各种机会返浦义务教学,带出了一大批本土美术人才。如今浦江美术界的中青年创作骨干基本上都受到过吴教授的教诲和提携,其中的佼佼者如马锋辉、胡良勇、石照东、陈琪等人更是为当今中国画坛所推重。山明美术院成立以后,吴山明教授更是重视这一点,并把人材培养作为办院宗旨,甚至不顾年事已高,亲自为莘莘学子们授课。如今,书画艺术培训已成为美术院的特色工作之一,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合基层美术教育的灵活体系。就山明美术院目前的美术培训活动而言,既有高端的研究生主干课程班与人物画名家高研班;又有基础性的美术高考班、青少年书画班;既有纯学术性的全国美展作品加工班;又有群众性的民间工艺培训班……20年来,累计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近80余期,约有3000余人在此接受了美术培训,并有约300余人考上了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在内的全国各类艺术院校,因此,在整个浙中地区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浦江兴建了这一批书画艺术场馆,这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部门整合全县书画资源,激发传统书画文化潜力,促进县域经济繁荣的工作思路,这是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的明智选择,但这些书画场馆真的能发挥出所期望的功能吗?为消除社会各界及纳税人的疑虑,山明美术院将全力发挥艺术交流功能,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作为办院的第2个基本理念。吴山明教授认为,美术院应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自觉充当起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造氛围、打品牌”等多种办院思路,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构建艺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体系,盘活书画艺术资源,把书画这出大戏唱响唱好。浦江·中国书画节,它是浦江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浦江美誉度,充分发挥和培育浦江书画优势,围绕建设实业强县、文化名县、山水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的总目标所作出的重要举措。自1995年开始,山明美术院作为浦江主要艺术场馆,配合主管部门成功举办了8届中国书画节,它为浦江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浦江,促进浦江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作为日常性工作,每年配合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文联等部门举办各类艺术活动近300余场,其形式包括:书画展览、艺术讲座、廉政教育、文化上墙、爱心助学、对外交流等等。并热心协助有关兄弟单位工作,与公安、工商、财贸、农业、工会、青年团、妇联、驻地部队等部门经常性开展书画文体活动,这一方面扩大了美术院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兄弟部门的交流,得到各兄弟单位的好评。吴山明教授和为数众多的同仁、学生对美术院的关心和支持,这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的社会财富。利用这种优势,我们先后举办了10余次省级乃至全国性的书画展览,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浙江省当代中国画人物展览》、《浙江省青年人物画家作品邀请展》、《全国艺术院校青年人物画家作品邀请展》、《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国画作品大展》、《重返单纯——吴山明中国画作品展》、《石照东中国画作品展》等等。同时,为了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浦江,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参与赴省内外一些著名城市举办展览,这些活动包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吴山明水墨人物画展》、《中国书画之乡——浦江书画展览》,在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国画作品大展获奖作品巡回展》,在绍兴主办的《山明美术院院藏作品展》……这些活动与浦江本土艺术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不仅使画乡之名远播,更重要的是广交了朋友,为今后艺术交流积聚了良好的人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书画艺术、书画经济在浦江掀起热潮之时,吴山明教授又冷静地引导我们审视自身。每次回乡,他总是客观地分析浦江书画创作自身的一些局限性,比如:画种较为单一,受地域限制艺术讯息传达不畅,观念较为陈旧。为改变这种状况,这几年来我们利用浙江省文联浦江创作基地的优势,在吴山明教授的协助下,引进了各类美术创作、写生班,如:“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主干班浦江采风活动”、“浙江省群星美术(书法)加工班”、“浙江省九届美展参展作者中国画作品创作加工活动”、“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吴山明人物画创研班赴浦江采风教学活动”……这些创作加工班和采风活动,为浦江吹来了新鲜的艺术之风。浦江美术界接触到了大批活跃于当今中国艺坛的美术精英,在创作观念、创作方式、创作手法上得到了更多的启示。近几年来,浦江美术创作在各级展览中频频获奖,与山明美术院穿针引线、铺路搭桥不无关系。
千百年来画风余韵的沉淀,形成了浦江书画独特的地域风格,在这片土地上书画氛围极其浓厚,书画创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浦江独有的花边、绒绣、麦秆贴、竹木雕、根艺、剪纸,无不揉合了绘画艺术,露出了书画影子。山明美术院作为书画专业场馆和浦江县美术家协会驻所,自觉地承担起群众美术的普及工作和众多的社会公益活动。浦江县美术家协会会员从2000年的62人发展到现在的142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8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32人。20年来,我们组织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展览、讲座、笔会、捐资助学、拥军联谊等活动100多场,参与人数达18000余人次。并先后编辑出版了《浦江书画作品集》、《浦江籍书画家作品集》、《浦江县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集》、《浦江美术》等10余种专业画册或学术刊物。充分发挥了书画名家场馆在浦江文化大县建设中的窗口和推动作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山明教授犹如大树,博大,静穆,厚重。家乡的自然风物、乡俗民情、文化传承启迪了他的情感,融入了他的艺术生命,而他的人品,他的作品亦是浦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山明美术院这20年的工作,是与山明教授的鼓励与关怀,是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实难回报。唯有藏于心底,并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挥本土文化优势,进一步弘扬传统浦江书画文化,为浦江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