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通灵,气象高华——陈浩艺术读后
■徐建融
■徐建融
陈浩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美术家。他的艺术,为圈内外的人士所广泛看好并推崇。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既不是简单复述,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陈浩先生的艺术探索,正是对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积极实践。
他的艺术,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擅长,而以传统功力深厚、生活基础扎实、时代精神鲜明、个性风格强烈为人所称道。他全面地继承了传统文人画“不求形似”、“意在象外”的美学追求,以现实生活的快节奏来观照古人的慢生活,汲取西方现代艺术之长,融汇于“逸笔草之”的纵情抒写,古与今,中与西的兼揉并蓄,取精用弘,成功地体认盛世的独创风貌,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启示和鼓舞。
他的人物画由梁楷一路的简笔传统一脉相承,在造型上又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夸张、变形因素,通过简洁洗练的笔墨,营造出空灵的意境,优雅而洒脱。
他的山水画将明清野逸派的疏体传统进一步提炼纯化,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粗调的泼墨和精细的关缀,在构成中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片石勺水,却有千岩万壑、恣肆汪洋的无边无涯无尽藏。
他的花鸟画更强调意象的营造,以八大山人的传统为基础,化八大山冷峻萧瑟为热情奔放。没有一笔是具体的某一种花、某一种鸟,但每一枝、每一叶、每一鸟却又都在精妙的笔墨。
中外绘画的共同趋向,是由以内容即形象为中心走向以形式为中心,也就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说:“内容非他,即形式反转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反转为形式。”内容,在中外绘画是共同的,即形象的塑造。形式,在西洋画主要是素描和色彩,在中国画则是笔墨。在内容中心的时期,形象的塑造追求逼真客观的形神兼备,而素描、色彩和笔墨的运用则服从并服务于形神兼备的塑造。在形式中心的时期,色彩和笔墨的表现追求痛快淋漓地抒写主观的率真性情,而形象的“不求形似”或变形则服从并服务于痛快淋漓的抒写。这一由内容中心向形式中心的绘画观的反转,在绘画史的发展中,便表现为由严谨、精工、繁复向放松、粗率、简洁的“为道日损”。
陈浩先生的艺术,其价值正在于自觉到绘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技”而更在于“道”。他笔下的形象尤其是笔墨,不只是单纯的一种高超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明的“道术”。而这样的技术尤其是道术,还在于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个人风格,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2016年11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