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0版:展事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

  陈浩兄的中国画作品幅面往往不大,易于起讫。人物画每取老子出关、米颠拜石、临渊慕鱼等历史人物与释迦、观音、达摩等道释人物,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孔夫子,踏雪寻梅、结社雅集的高士,淡然脱俗、飘逸出尘的仕女自然也时时出现在他的笔下。山水画往往营造江天辽阔、空山无人、寒林寂寞、萧瑟边关的意境,以此构筑内心深处的桃花源。花鸟小品每每一枝半叶,孤鸟独立。较之多数画家,陈浩兄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历练与文化阅历,对人生的多艰,命运的多变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于是在其画面中更多地传达萧瑟荒凉、静谧安宁之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感悟。在笔墨上,陈浩兄运笔酣畅,墨渖淋漓,常常大片淡墨渲染以造朦胧氤氲之境,简笔勾勒以生发物象。总体而言,陈浩兄的国画小品追求品位的纯正,注重情感的表达,其作品画境求意趣,画面求生趣,笔墨求机趣。

  ——毛建波

  陈浩在文化艺术上是一个“多面手”,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陈浩观察和感受自然的基点,与深受庄老道释影响的古代文士大体相同,甚至有所过之。他画中的自然是半具象或抽象的自然。……具有多种文化艺术实践经验的陈浩,在绘画创作上拥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广泛的文化、人生阅历,使他具有特殊的优势。但作为一个画家,他必将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他的近作只是他选择的开端,我期待他步入更加专注,也更加深入的艺术探索之路。那将使他放弃一些来之不易的经验,而换来的会是更具个性化的形式创造和更高更深的人文关怀。

  ——水天中

  陈浩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构性态度。他以中国古典艺术作为资源,重新聆听华夏历史的神秘遥响,在作品中表达他对于中国历史充满感情的想象。在某种意义上讲,陈浩的创作,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于东方传统的复杂心态。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中国知识界在接受与批判之间,形成了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反思,陈浩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而成为这种历史反思的视觉证据。……陈浩的绘画,喻示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延续,反映了中国艺术家对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期待。

  ——殷双喜

  陈浩君才思敏捷,理事稳妥,冷静之中透着一股子热情。他不但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上富于激情,颇有想法,而且文笔不错,写得一手好字,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

  ——张夫也

  陈浩作画逸气在胸,下笔了无挂碍,坦荡洒脱,一气呵成,风雅洋溢。观其画作,构图用笔极为简约,然简约中却有耐人寻味之幽趣,透着一派勃勃生气。

  ——吕品田

  陈浩兄大学晚我一届,新生入学时留两撇胡子,显得老成持重,起驾龙行虎步,相貌非凡;粗看有民国大佬之威仪,细观又文人气象尽显。

  二十多年前我初到北京,陈浩兄在央视策划了多项文化活动,于京城文艺界已十分了得。忽闻举家迁往绍兴,想必是厌倦京城之喧闹,到人文荟箤之地图清静去了。20年间偶有音讯,相见只觉不过是昨日一别。

  近日陈浩兄说有个展在上海,且是在吴昌硕纪念馆,展名为“花非花·画非画”。陈浩兄油画家出身,八十年代始油画创作便被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国外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其自谦仅少时接触国画,尔后常年研习西方油画技艺,于国画不敢有入门妄称。

  殊不知他自己常年执教高校,又有职务在身,各类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学科特点心中了然,信手挥洒,不过是工具有别而已。气度、格调独具,看似随意勾划点染实则是匠心所在。当下随着社会分工日细,专事人物、山水、花鸟行走江湖,以学术之名,分门立派占山为王者多有人在。今日陈浩兄海纳百川,画不分南北东西,涉古阅今,剑走偏锋,构图奇险,行笔简约,舒胸中意气,二十年客居江南,人文腹地之浸淫跃然画面。

  仓促成文,不能言之兄台画意半分,只有遥祝展览成功!

  ——王颖生

  整体看,陈浩的画浩荡和简约,似与不似间,浓淡总相宜,超拔于一般的南北山水,却临近明清以来的文人意趣,又忽见素雅清远的新东洋画的味“道”。

  陈浩的画是有“道”的,这种道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哲学,何方背景,哪种心态?

  纵观他的画阵,“人物”系列凄清,“意象”系列孤寒,“山水”系列辽远,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评家临到这种阵势,都会有一种工具贫乏的感觉,倒是用传统的画论去评?还是用西方当代哲感去析?疏离是肯定的,没有谁能很好地用现有常见的工具去把握这种多空间、多味道的感觉,倒是宋明以来的新儒学,以及更早先辈,禅宗,或许能抓住陈浩的某种根性,从这个角度讲,他真是东南胜水生出的一个道学先生,只不过是用笔墨去诠释道统、太极和天理。他的确不只是一个画家,他远远超过了目之所见的那些玩一些闲适笔墨的“文人画家”,他是用画来思考的玄者,他心中必有一种伦理的追索,甚至达到了“仰望星空”的境界,如果真要形容他的画,我倒想用这么一个词,新时代水墨界的宇宙流。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画面中的那种阴郁、空静和辽远之美。这谁都不像,谁都不属于,它仅属于最勘不透的哲思范畴,或者还有上一世的某种遗传。我很相信天赋神授这种感觉,于他出来的就是思和灵而不是描和作,于他出来的就是空和心而不是满和热,这种气质的天然性是属于不可说范畴的。

  聪明的良知人总能窥到某种天理,钱穆先生说过:“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唯阳明先生。

  钱穆的意思,“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错,也仅是朱熹理的想象,“吾心即宇宙”绝对不错,陆九渊借用了禅宗而已,但唯王阳明统一了理和意,心和物,走了一条知行合一的路。陈浩在这一点上最是相象,用绵纸和老墨,去诠释解读最干净的儒学——心学。于是我理解了,陈浩为何中年突然转油为墨了,无非,为了水墨-心迹,为了心的自由游动。

  ——沙林


美术报 展事 00040 名家点评 2016-11-12 美术报2016-11-1200019;12976276 2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