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何以当代
第十届工笔画展在京举行
本报讯 通讯员 熊秋霞 12月23日,“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每三年一届的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迎来的第十届盛会,适逢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本届展览由中国文联作为支持单位,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
展览在“传承”与“创新”层面,多有突破,通过历史回顾、学术提名、全国征集三个板块,将工笔画领域的老中青三代人的创作面貌相对完整地展示出来。
“历史回顾”部分,除了常规的展览展示之外,还通过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展示来梳理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年以来的历史。而“寻根之路”并未终止于此,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在展览现场进行永乐宫壁画的原貌再现,同时展出敦煌石窟壁画的研究者、画家潘絜兹先生于1954年创作的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而主持这次现场呈现的中国美协壁画与材料修复委员会秘书长王书杰,他的父亲王定理正是当年参与修复永乐宫壁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学术提名”部分呈现45位艺术家的个案。在上届工笔画大展学术提名的基础上,又邀请了刘庆和、陈湘波、吴洪亮、杭春晓、何桂彦作为提名委员,以兼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区艺术群体的创作面貌。既能相对完整地呈现工笔在当代语境中的发展全貌,又能深入每一个个案的核心,剖析其艺术作品的构思及风格形成,为未来工笔画领域的创作提供更多可借鉴、有价值的样本。一方面是历史个案的再现,另一方面是当代工笔画家的个案呈现,这种生动的互文关系,不仅有助于大众了解“工笔”概念的生成与传承,更能直观感受到“工”的精神所在。
在范迪安看来,此届学术提名部分的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现实关怀、人文情怀,同时也更具探索精神。冯大中则表示,“画工笔的艺术家应该多向水墨传统学习。水墨更能表现人的情绪,趣味性更强,也可使工笔作品避免僵硬、刻板。艺术不应设定各种障碍,工笔不应停留在一种形式上,而是一种对物象深入的观察与体会。”
除了历史回顾、学术梳理之外,此次展览特别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在展览中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其作为青绿山水画中的鸿篇巨制,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宋代统一国家的概念,塑造了宋代人的“中国梦”。这次展览不仅是工笔画现状的全面呈现,是一次总结,更是一次重新出发。当下,工笔画家队伍年轻而庞大,我们相信,他们的加入将为工笔画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