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展事

中国水彩、粉画需要回到本体
继而体现生活温度

  按语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中山美术馆、中山市水彩画院协办的“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于12月3日在广东中山美术馆举行。展览于今年8月征稿以来,受到了艺术界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国水彩、粉画艺术家的积极参与,截止10月15日,共收到1822件参赛作品,通过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专家进行了初评和复评,共评选出99件入选作品。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在其家乡中山美术馆举办“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以艺术的方式进行纪念,意义非凡。来稿中有不少关于孙中山先生的题材作品,有的正面讴歌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有的侧面表达对伟人的敬仰,通过作品为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本次展览作者的年龄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艺术家,作品的手法涵盖写实、写意、抽象呈多元化趋势,基本体现了我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发展的现状和水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林,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梁宇,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石增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柏年,四川美院教授刘明明,云南艺术学院知名画家陈流,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李虹,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罗建华,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陈旭,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黎柱成,中山美术馆馆长刘春潮,中山市文化艺术创作室主任肖伟,中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明、沈文、许宁等嘉宾及部分入选作者、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一起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期间,岐江中国美术论坛系列之“水之维——中国水彩、粉画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思考”在中山美术馆馆长刘春潮主持下进行。各地专家就水彩画、粉画的民族性应该如何看待,水彩画应该如何回到绘画本身的质量上来,水彩画、粉画应该如何表现时代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报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作品要体现时代生活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李晓林(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水彩画是小画种,大气象。说水彩,我们就要说英国,英国水彩就是把英国的社会、历史呈现出来。中国的水彩对应来说也是一样,我们的民族性就应该是把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呈现出来。在油画领域也有民族性的说法,以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为例,他本土化的把线用于造型,是民族性探索较早较成功的例子。但我认为我们不必刻意强调民族性,应该多角度的理解这个问题,不能概念化,绘画本身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说现代性,我认为凡是表现时代,由心而发,有自己绘画语言的作品都具备现代性。

  画种不分大小

  作品需要多元

  梁宇(广东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如果水彩画的民族性更多的是指向地域,那么现代性则指向时间。中国画领域,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就形式内容,民族性和现代性兼顾。总之,表达当下审美,有辨识度,多元发展是我们的目标,而画家个人的修养、审美,以及作品的内涵和展示都很重要。民族性是不自觉出现的,假如我现在是德国的画家,就一定带有那个国家的烙印,这种民族性与画家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有关。

  中国的水彩必须要有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和态度。本次评选,看到更多元开放的水彩作品,画家们在题材选择与材料运用上都花了很多心思,不断进行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思考,都想超越自我,同时伴随着困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也基本代表了中国水彩、粉人物画的风貌。

  年轻画家不要盲目跟风

  王其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在这些年的评奖中有个趋势,就是一旦有画家获奖,就会吸引很多年轻人跟风临摹这个画家的作品,但其实得奖有偶然性,有时就只有一两票的差别。我建议画家不要跟风,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坚持多样性发展,否则你就不是你自己,而成为了那个得奖的人。

  广东是水彩大省,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画展中收到3124件作品,其中广东有366件作品,占到送件比例的九分之一,质量也很好。其实水彩画给年轻画家很多成名的空间和途径,你想画油画拿奖比较难,水彩画体现画家个性,画得好很容易被别人注意,年轻人一定要尝试水彩画。广东画家眼光敏锐,颜色用得好,注重色彩感。所以我们鼓励更多年轻画家投身于水彩画中,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画作要站在文化

  历史的高度来评判

  石增琇(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彩画在百年前的发展有三个脉络:西方的水彩画在中国落地生根,上海徐家汇的教堂、洋学创办的水彩画种发展以及早年艺术家们出国留学把水彩画引进中国。比如天津的李叔同,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画了两幅水彩画,《昭津风景》和《山茶花》分别用印象派和中国花卉的画法,他还做了大胆实践,写了中国第一部水彩画著作《水彩画法说略》。大师就是制定规范的人,他奠定了中国水彩画的两种不同面貌:采用西方手法和中国手法。我国目前水彩画创作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西化的手法;二是结合中国画的手法;三是引进设计观念的手法。从她的现代性和民族性来说,不能简单地以绘画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比如线条、光影等进行判断,应该有一定的高度,有文化、审美、历史的高度。简单而言,传统画家要学习要了解,要深入生活,观察体验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创作出有价值有高度的水彩画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发展。

  好的作品审美具有前瞻性

  黎柱成(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我是从事中国画创作的。水彩画与中国画都是以水为溶剂在纸上进行创作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画中寻找一些灵感或者说找到一些共鸣。首先是水彩画的现代性问题。笼统地说,我认为与现代人审美相吻合的作品都是好作品。所有作品都有其时代局限性,好的作品却有穿越时空的特点,审美有前瞻性。至于水彩画的民族性问题,这是包括油画在内所有外来画种共同面对的问题。同样是因为水彩画纸质、水性的特点,我们暂时可以把水彩画作为链接中西观念的一个画种也未尝不可。但如何实现它的本土化,不仅仅是内容题材的本土化,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中国人审美特点、大国气度的问题。

  好作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高柏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我们所认识的水彩画从踏入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印上了中国的印记。这个画种能够走到今天,是我们几代画家所倾注的中国人的思绪和情怀,中国传统艺术是丰富的保障,其中的精华“意境”和“传神”是两个挥之不去的关键词,意境和传神不单单只我们的中国画,在其他的艺术中文学、诗歌等都有充分的体现。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精神、人格魅力和艺术修养。意境和传神通过观者自己的人生积累、生活体验表现一种人生感悟及生活境界。

  好的作品可以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比如说风景画可以借景抒情,人物画表现的是活生生的人,要植根于被描绘对象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我赞同不为单纯讨好眼球的画法,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会充分体现画家个性特色,有哲学内涵,我迫切希望看到这样的好作品。

  应重视水彩画的教育

  刘明明(四川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在水彩发源地英国,水彩画已经非常普及,在中国,作为水彩画家很幸运,因为水彩画教育在逐渐完善,很多高校也专门开设了这个专业,年轻的学生可以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并且,我们现在的人物水彩画无论从绘画题材、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希望年轻画家、年轻学生能继承优秀传统,将水彩画一步步向前推进,跟上其他画种,在国内得到更大的普及与发展。

  对传统技艺手法的偏离

  值得警惕

  陈流(云南艺术学院知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谈水彩画的现代性和民族性不能离开传统的继承,民族性就是传统的概念,现代性指的是创新,然而,我们发现如今现代艺术教育对传统的技艺、手法和思想方面的教育都偏离得越来越远,很多美院学生甚至不愿意用传统的方式来看问题。

  我们在强调创新的同时,首先要注意在原有的经典上突破要立得住脚才行,但是我们往往容易把创新和猎奇混为一谈。所以最近这些年我开始注重如何审视传统的重要性,我们的老师有没有在行为、观念、艺术上形成延续而值得推敲的东西给到学生,让他们拥有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应该先谈传统的传承而后再谈创新和当代性。

  绘画应该回到本体

  李虹(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水彩画家)

  民族性是相对于西方而言的,我认为绘画还是要回到本体。绘画就是要解决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最重要。如果你写实造型的能力都很差,那你做的东西可以说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经典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有情感、有温度。这些年来我们在很多展览上看到,一些画家为了得奖,不断模仿成名的画家或者自己的老师,他们迷失了自我,缺乏方向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他们只解决了绘画表面的问题,但是绘画需要回到自身,需要生活的脉搏,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自己不断去探索发现。

  录音整理/张倩 冷启迪


美术报 展事 00026 中国水彩、粉画需要回到本体
继而体现生活温度
2016-12-24 美术报2016-12-2400016;12999718 2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