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用传统绘画表达
中华民族的
“正大气象”

专访中国美协主席、第四届
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人刘大为

  用传统绘画表达

中华民族的

  “正大气象”

  专访中国美协主席、第四届

  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策展人刘大为

  ■本报记者 夏超

  记者:本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主题为“正大气象”,请您阐释一下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刘大为:这届的主题我们讨论了很久,才最终确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文学艺术中表现得很充分,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以鲜明的特点,诠释了这种精神,而且在这种精神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文化体系,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今东西方文化激烈震荡的时候,更要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所以我们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了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至今已经是第4届了,这个展览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中国画特色表现得较为充分,已成为中国美协和美术界的学术品牌展览。每届展览都会抓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形式,来诠释中国画的面貌,这次选择的形式是“中堂画”。“中堂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中堂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意指正中的厅堂、屋宇的中央,唐代大诗人李贺诗云:“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涧茶。”把中堂作为母亲的代名词。悬挂在中堂的画正是赋予、表达了中华文化中堂的积淀和意蕴。每家的主人在“中堂画”上往往重在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个人喜好,如提倡孝道的人家,就会悬挂24孝图等内容;重视天伦之乐的,则会挂些福禄寿喜等内容;钟情文化修养的,就要挂一些梅兰竹菊的清雅之作;还有的想表达豪放性情的,会选择一些狮子、老虎等猛禽画。总之,“中堂画”是最能代表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的中国画样式。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达官贵人、乡绅士族还是黎民百姓,一般都喜欢在自己住宅的厅堂中悬挂一幅“中堂画”。实际上,把这些“中堂画”所表达的精神追求综合起来,体现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正大气象”。此外,“中堂画”和房屋中堂的构造本身就是方方正正,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正大气象”,要正,要大,还要有气象。“正大气象”这四个字有包容性、概括性和丰富的内涵,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记者:如您刚才所说,“中堂画”曾在中华传统家庭住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然而,随着当下高楼林立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居住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现代家庭建筑结构和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中堂画”这种艺术形式该如何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

  刘大为:过去人们一般住的都是四合院,有中堂有厢房。但不管是达官显贵的豪宅大院,还是平民百姓的茅屋小院,从整体构造来说总是方正平和的。在农村也是,无论房子怎么做,总是有个中堂,是家庭成员聚集议事、拜祖祭祀和接待宾客的地方。所以,“中堂画”放置于中堂,意义就很不同,体现了屋主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演进,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现在很多人开始住公寓,即使是住别墅,在房屋设计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方方正正,规规矩矩。但是,无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房屋结构再怎么变,一般来说都是有客厅的。虽然现代客厅的构造和以前的中堂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样都是家庭成员聚集和待客之处,一般来说,客厅里也都会悬挂一件艺术品。当然,这件艺术品和我们之前所说的“中堂画”所代表的意义虽不完全一样,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也代表了屋主人的兴趣爱好。上世纪五六十时代,大部分家庭挂的都是年画,现在,都开始挂艺术家的原作了,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是不变的。中堂变成了客厅,“中堂画”变成了一件表达屋主人兴趣的艺术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堂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含义变得更加广泛了。所以,在这次的展览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中堂画”,也有一些更加适合当下人们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式上有变化有突破,非常有时代感,诠释了“中堂画”在当下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对于“中堂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发生改变,但是“中堂画”所代表的精神内涵还是需要传承下去。

  记者:本次展览倡导“新中堂画”,那么您认为“新中堂画”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画才有资格入中堂?

  刘大为: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中国的视觉文化正是承载中华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中国传统绘画则是中华视觉文化的核心。在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传统绘画承载着中华文化精神,形成了具有程式化表现特色和个性化笔墨语言的鲜明特色。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精神发展相一致,早在秦汉就形成了“成教化,助人伦”的精神内涵,历经隋唐中华民族兴盛发展时期,在宋元开创了精妙绝伦、个性深入、写意纯熟的文人画高峰时期。正是因为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极富生命力,到明清,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在面对着现代转型中,依然表现出勃勃生机。传统文化也好,生活习俗也好,一切的东西都要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割断历史,同时要体现时代感。“中堂画”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精神需要得到传承,当然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需要与时俱进,跟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就是“新中堂画”。比如说,以前的“中堂画”多是挂轴,现在的家庭中,则多是装框而挂,这样和现代建筑更吻合,但是画作依旧表达的是屋主人的精神追求。以前,“中堂画”所起的作用多是要表达某种作用,比如体现孝道等等,现在则不完全局限于此,有的画作可能单纯只是表现屋主人的审美追求。“中堂画”与我们所提倡的“正大气象”是一脉相承的。

  记者:本次展览分为堂正之颂、清韵之雅、怀乡之风三大板块,为何要这样分,具体是如何安排设置的?

  刘大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再一次强调了中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的中国画艺术就是最值得自信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提出的“正大气象”是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是一致的。正是基于中华文化的厚积,我们提出了本届中国画双年展“正大气象”的学术主题与“风”、“雅”、“颂”三大篇章的内涵,强调“三去三倡”的创作要求,突出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勃勃生机,显示出中华文化自信的力量。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可以让大家对“中堂画”有更好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风”篇描绘的是处在庙堂之高的正统书画艺术视野之外的怀乡之风、民俗之象。“雅”篇之“中堂画”展现的是当代新文人的清韵之雅、时代之风。“颂”篇用“中堂画”的创作形式谱写的是堂正之颂、家国之情。第4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从策划、确定主题到选择画家都完全按照学术层面的标准严格要求,观众看到的是一次具备较高学术水准和历史意义的、更具有时代精神的研究型的大型展览。

  记者:中国画双年展至今是第4届了,第1届是“意之大者”,第2届是“长卷视界”,第3届是“辑页掇英”,第4届是“正大气象”。这四届双年展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下一届又有可能展什么?

  刘大为: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创办是有特色、有文化战略思考的,是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主题和操作方式都很明确,每一届推出一个主题,围绕着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样式,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各种形式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精神,这是一个有深度的独特的构思。

  中国传统绘画特点鲜明,形式多样。除了写意、长卷、册页和中堂外,还有条屏、屏风、扇面等表现形式,通过这样不同形式,能更系统和全面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面貌。下一届可能会做屏风,但还有待研究确定。


美术报 要闻 00003 用传统绘画表达
中华民族的
“正大气象”
2016-12-31 美术报2016-12-3100018;13003805 2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