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绘画
第二届“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
本报杭州讯 记者 周懿 1月5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展览——一场关于青春的绘画“实验”。第二届“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以“实验·绘画:艺术家工作室报告”为主题拉开了帷幕,聚焦关注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与创作状态。展览开幕式大厅巨幅的背景墙也是一场正在进行时的“实验”,流淌着新鲜的、跳跃的颜料,中间是一片若有所思的留白,这或许就是青春,是探索,是不确定;是缤纷,是肆意挥洒。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发起,针对国际范围内,尤其是高等艺术学院培养的青年艺术家群体而搭建的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世纪之星”艺术计划演变而来,至今已有8年历史。本届展览在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展示参展艺术家的工作室、创作素材、手稿、实验材料等等。对于观众而言,艺术家的工作室是不为人知的隐秘空间,艺术作品的魅力隐藏其中;对于艺术家而言,这个空间饱含着实验性、探索性的未知能量,通过推敲、挪移、并置,这些能量被释放,带着丰富的个人表达进入公共对话体系并开始发挥作用。
本届“Inter-Youth”进行全球征集,收到近千件投稿,初选入围300多位艺术家的500余件作品。展览打破传统对绘画的展览呈现方式,将艺术家个案展示和学院工作室的学术呈现以主题展和阐述展的方式有效地穿插。每一件出现在展厅里的单体作品都携带着大量创作过程的信息,借由这次展览得到别开生面且饶有兴趣的整体呈现。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国外知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参与展览,回应主题。在注重展览主题单元的同时,还组织了更多公众活动项目单元,如知名艺术家工作室纪录片放映活动、艺术现场导览直播、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等单元,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观众进入艺术创作的广阔场域。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教授、艺术家林多明表示,此次展览呈现出艺术家在工作室中艺术灵感产生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传递出年轻人对世界鲜活的感受力和对艺术形式不拘一格的实验精神。
开幕式结束,一群包裹着白色外套的青年人,拿着绘画工具“上了阵”。在围观中,背景墙的“留白”渐渐有了更加缤纷的内容——是“我辈复登临”的岘山?还是仅仅一片热情“爆炸”的色彩?——画面没有填满,依旧余下了留白的想象空间。人们欢呼,人们鼓掌。这个舞台,终究是一批又一批更加青春的年轻人的。今天的绘画在图像、多媒体时代面临着诸多“危机”,“绘画有边界吗?”这个问题似乎无需多虑,就像“留白”里一直都有可供无限探索的宇宙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