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艺闻

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展

  本报南京讯 龚良 朱同 2017是中国农历鸡年。鸡,尤其是雄鸡,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它华美艳丽,犹如身披锦袍;它“一唱天下白”,犹如希望使者。1月5日,由南京博物院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联合主办的《丁酉年》特种邮票首发暨“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展”开幕仪式在南博小剧场举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已有7000多年养鸡史。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等,都先后出土了鸡的骨骼,陶器上也有了凤鸟的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鸡的形象则更为广泛。汉代陶制模型发达,出土的灰陶公鸡造型生动,姿态威武,摆出好斗的架式;而另一件灰陶子母鸡,子鸡在母鸡背上向着鸡尾的方向凝视,两鸡神态不同,但都在质朴中饱含着灵动之气。六朝青瓷鸡首壶造型优雅别致,妙趣横生。隋唐以后以鸡尾为造型的文物和工艺品众多,造型与装饰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演变。明朝成化时期绘有鸡纹的斗彩小杯“鸡缸杯”,名声大噪,万历年间就有“价值十万”之说。至清朝康、雍、乾时期,世人追捧,鸡缸杯多有仿制。鸡的题材也被历朝历代的绘画大师所钟爱,以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较多流传,清代张琛的《双鸡图》、倪田《紫藤鸡群图》、马荃《牡丹锦鸡图》等皆为佳作,近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斗鸡图》,也广受好评。在民间艺术中,鸡也颇受欢迎,剪纸、年画中的鸡,或反映生活习性,或呈现生肖艺术,或体现人和鸡的和谐关系。从古代文物到现代的民间艺术、民间玩具,都可以见到鸡的形象。

  本次展览利用南京博物院院藏文物,从不同侧面诠释了鸡的形象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分三个篇章:闻鸡起舞——酉鸡篇、包罗万象——艺术篇、妙趣横生——民俗篇。涉及的文物包括玉器、瓷器、铜器、石雕、珐琅器、紫砂器、缂丝、织绣、绘画、木刻年画、面具、剪纸、邮票等近200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美术报 艺闻 00007 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展 2017-01-14 13009723 2 2017年01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