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篆刻

文章导航

包根满和他的弟子们

■辛斋

  流派印兴起之后,以团体的形式,前赴后继持续了100多年,引领潮流100多年的篆刻大宗派大概非浙派——“西泠八家”为守的浙派篆刻莫属。从丁敬到钱松8位杭州籍印人虽以篆刻著称,实则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均可谓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有些还涉猎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地,比如陈豫钟(曼生)刻壶,“曼生壶”显然已成为紫砂壶的最高等级收藏品,一壶难求,价值惊人。整体上,“西泠八家”对金石学有较深的研究,在吸取秦汉印精华的同时,将权量、诏版、镜铭、陶砖、摩崖、石刻等金石文字的丰富营养,溶化在自己篆刻作品中,一洗过去纤巧婉丽的作风,又在边款文字创作、刀法运用革新等等方面作出了大跨步的有目共睹的贡献,影响深远。

  宁波包根满是杭州西泠名家余正的学生,余正又是西泠印社重要前辈、新浙派篆刻杰出首领之一韩登安嫡系弟子。余正严守师法兼带微小创新的传统被包根满全盘加以继承,天赋不高但肯花死功夫,勤勉踏实的包根满不仅没让“师傅余正”觉得他“笨”,笨鸟先飞的他今日竟亦桃李春风,拥趸不少,着实叫余正刮目相看,并为“今日轩”(余正斋号)出了“满堂”包根满这样一类的老实印人弟子而倍感高兴。

  包根满名字取根满,长相很丰满,印章线条刻得很饱满,连斋馆名称仍逃不了一个满字——满堂。“满堂印相”可以是指他的个人新浙派面目的篆刻作品,当然更是他带领的主要学他模样的篆刻弟子的篆刻作品。应该说,包根满厚道归厚道,但学东西还是有自己选择的,他的篆刻在接受了余正的早期教育后,转而更多向乡贤——96岁高龄、解放前加入西泠印社,至今依然健在的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高式熊学习,朱文、白文圆润福态却刀锋隐约,满是一般端正满意的味道,既讨好时风又不失古风,雅俗共赏,八面玲珑,典型的小日子享受心情,因而幸福指数高。不知跟随包根满认真学刻印的“包弟”们有没有学或者是看懂包根满的心情?如果没有,那就一定要学,一定要懂。有的时候太聪明的人反而没有包根满“装笨”来得高明。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篆刻 00021 包根满和他的弟子们 2017-01-21 美术报2017-01-2100019 2 2017年01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