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与杨柳青年画
■王进(天津杨柳青年画保护单位传承人)
杨柳青年画以其题材的广博、精神指向的崇高、思想哲理的睿智、形式结构的完美、独创模式的魅力、品质高雅的特点而兴盛不衰。在漫长的变革中,吸纳其他画派的精华,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是一种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为大众传播思想和观念,还为大众带来愉悦与欢乐。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对于吉祥的观念,艺术符号的创造和传承具有典型性。杨柳青年画是老百姓祈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家丁兴旺的吉祥图案,是老百姓的理想和愿望。年画中吉瑞呈祥和辟邪免灾的图样,给人们以安全和情感的寄托。杨柳青年画具有大众化普及、教育意义的色彩文本图式,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起到了信息传播的功能,教育引导的作用。
杨柳青年画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的技艺,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多元的构图方式,以其文化的厚重和强烈的亲和力,持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作用。其中有大量的中国传统节日的题材,有传统节令也有喜庆节日等。一年四季,四时流转,丰富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人一年中的重要传统节日,从留存的杨柳青年画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习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杨柳青年画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春节的题材,其中有一幅名为《富贵长春》,此画寓意富贵,希望永远欣欣向荣,如春天常在。画中描绘了清代一富贵之家新年之际,互相拜年、贺喜的情景。大年初一有客来访,两老人端坐在堂中,屋外两青年为来访之人请安的场面。
大年初一之后的正月十五,杨柳青年画里也有很多关于元宵节的画样,其中有一幅清光绪年间的《庆赏元宵》。此图是清代宫廷画家高桐轩所创作的,图中描绘在元宵节中,一家人闹元宵的场景:敲锣、打鼓、吹唢呐,庭院中张灯结彩,充满欢乐喜庆的气氛。
农历四月是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反映清明节景的年画《牧童遥指杏花村》,此图是根据杜牧的《清明诗》所创作的,画面描绘出路上行人与牧童的一问一答的场景。
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闹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纪念屈原的风俗。画中描绘出游人观看赛龙舟的场景。岸边绿柳成荫,水上旗幡飘扬,非常热闹。
至农历七月七夕节,杨柳青年画有《天河配》的年画故事,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嫂一同度日,终日与老牛为伴。一日,织女趁王母娘娘打坐,至人间碧莲池沐浴。在金牛星的帮助下,牛郎织女结为夫妻,并孪生了一儿一女,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发现后,威逼织女返回瑶池,牛郎肩挑一双儿女追到天上,却被王母划银河隔开。群鹊怜其情,每年七月初七搭鹊桥,使牛郎织女相会。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杨柳青年画中有清代画家所创作的中秋题材的年画《拱向蟾轮》,唐代有诗《中秋不见月》:“蟾轮何事色不全,赚得佳人出绣帷。”诗中的“蟾轮”指的就是月亮。此幅画中描绘出一年轻女子在两个小男孩的陪伴下,在幽静的花园内拜月,图中有画家所题诗:“十五学拜月,拜月十五夜。心自重月圆,何尝愿早嫁。”
至冬至时节,这天是一阳上升的日子,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长了,天气也是最寒冷的阶段。冬至这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冬。杨柳青年画中有《九九消寒图》,图中画七个小孩扮演三种戏曲故事。中间《洪洋洞》,左边《南阳关》,在右边《破红洲》,3个故事的标题共有9个字,每个字共9划,合成“九九八十一日”之数。每天记一笔画,到81天结束,也就到了春天了。
除夕节日,也就是新年的前一天,我国民俗中也叫守岁日、团圆日。杨柳青年画中描绘这一天的画最多,俗称《大过新年》。人们在热闹喜庆中度过除夕夜,新的一年又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