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美院本科招生考试
中国美院,我们来了
■本报记者 周懿
农历正月初八,还在中国传统“过年”阖家团圆的气氛中,一群少年们早已背起行囊,踏上了梦想的征程。2月7日至10日,是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考试的日子,杭州、郑州、成都、深圳、沈阳5地考点同时启动,也率先拉开了农历新年全国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序幕。位于浙江杭州西南部的转塘,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坐落于此,今年杭州考点的4个考区也都在这里,迎来4.4万人次的考生,这一数字为近10年来之最。这个因艺术而红火的小镇,每年都以一种宏大的模式开启新一年的生活,像一块有着强大吸附力的海绵,在短短几天内,容纳数以万计的考生以及他们陪考的亲友、老师。
2月7日,初春的江南依旧清冷,考试第一天的清晨,从无数细节间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学院、这片土地的有条不紊和全力以赴——整齐的警戒线、清晰的指示牌、早早到岗的警察与安保人员、忙碌准备的老师、热情亲切的志愿者,甚至于街边冒腾着热气的早餐铺、早早开始经营的画材店……画室安排的大巴,一车车将自家考生们送至指定地点,而后在学院附近的停车点排成春运般的汽车长龙。父母们没有太多言语,把大包小包工具画材交给孩子,长长的目光远送孩子的背影消失在校门之中,方才稍稍舒了一口气,又要继续为准备午餐匆忙。
8:30考试准时开始,在此之前,考题的内容是个被精心保藏的迷;在此之后,这张印着考题的试卷和笔下等待着绘写的纸张,成了进入美院这所高等艺术院校大门的通行证。随着监考老师“考试开始”的一声令下,绷紧了所有人心里的弦,这片土地在这一刻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短短3个小时,却承载着此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对于美术的热爱和梦想、努力与付出,或许会成为很多人今后人生的转折点……有人说,艺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智看勇看才,也看天时地利。学子们来自天南地北,因为同一个梦想在“青春的战场”上短暂相遇,而后又将匆匆上路,奔赴前程。背上的行囊里是画笔,是颜料,是绘写不悔记忆和未来担当的青春画卷。
交卷时分,明媚温暖的阳光伴随着“声音的回归”一同而来,第一天第一场是图媒方向的色彩考试,内容是水乡风景,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走出考场的学子们谈论着考题,有的神情自若,有的怅然若失,多少年后若是再回想起来,欢喜或忧愁都是成长带来的礼物。他们涌向家长、老师搭起的“临时避风港”稍作调整。休息期间,校方派出了志愿者用影像记录考生们身影,以学长学姐的身份为他们加油鼓劲,“如果考入美院,你想对不久未来的自己说什么?”一位考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击中,凝神思考,1秒,2秒,3秒……她寻找着内心中最恰当的表述,转而面向镜头,“我想对未来的那个我说:选择艺术这条路,请你一直走下去。”她稚嫩的脸上有一双闪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