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城市·生活

飞檐流云:浙江观景亭述古

  浙江分布最集中、形式最多样的现存观景亭是西湖诸亭。西湖周边建亭历史悠久,名亭众多,如冷泉亭、湖心亭、来凤亭、开网亭等。当代《西湖志》“卷七·亭阁”中记载亭132个,有亭的位置、修重建历史、得名原因等详细资料,在此不再赘述,仅举两例作为代表。

  杭州灵隐飞来峰下冷泉亭,是现存浙江观景亭中历史传承最为丰富的一座,始建于唐代,由刺史元藇所建。后几度重建,历代文人墨客题咏数量之多被形容为“诗匾充栋,不能悉录”。据记载,冷泉亭匾额“冷泉”二字乃白乐天书,“亭”字乃东坡续书,后又由董其昌补书。今亭为重檐木结构四方亭,有十六柱。形制独特的西湖开网亭位于小瀛洲内湖曲桥上,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建造者为浙江总督李卫,是攒尖木构三角亭,呼应亭名,取佛学中“网开一面”之意。

  在调研中,发现西湖老照片中常有一种形式简单的景亭,平面四方形,采用石柱和平缓的瓦顶,装饰简朴。也有就地取材使用乡野材料的,如杭州剔藓亭用茅草盖顶,至今犹存;西湖博览会桥曾有三座竹木结构亭,绍兴老照片中沈园也有一座草亭。西湖民间传说鲁班修景亭,乞丐批评四面凌空的景亭不能遮风挡雨,鲁班从善如流,在景亭中增建避雨墙。事实上,传统书画中的亭经常取此类式样,用材粗朴形式简练,注重功能,与江南自然山水和村落和谐相融。可惜在今天的浙江风景区和公园建设中,很少看到这种富有乡土情趣的亭子。

  浙江多水,往往以亭作为滨水观景之处。井泉、溪涧、瀑布、江河、湖海往往建有景亭,甚至成为景区地标。师古亭位于宁波慈城镇北慈湖湖堤之上,为重檐六角攒尖亭,副阶周匝,共有12根圆石柱。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四月(1773年),1985年7月重修。南面石柱上有“三围秀色从中起,一片冰心望里收”之句。此亭还载于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中:“清高宗时,知县胡观澜建。慈湖为唐相房琯所开。负山抱郭,风光如画,亭堤映带,为邑中胜区。”此亭位于湖中,四面景色开朗明秀,又因其造型美观被认为是慈城的地标性建筑。

  浙江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观丰富,在文献中经常可见为观赏特定植物景观而修建的景亭。如《遂昌杂录》称:“孤山之阴一亭在高阜上,曰‘岁寒’,缭亭皆古梅”,宝庆《会稽续志》记“于梅林中作亭,名‘冷香’”。经统计,此类园林植物,比较多的有梅、莲、橘、桂、石榴、桃花、海棠、竹子、松。植物结合天象景观成为建亭意向,如《缙云县志》“雨松亭”:“步虚山斗岩有二松大数十围,每日晴则雨数点滴沥,阴晦则无,旧有雨松亭”。宁波瑞应寺有“剪月亭”,此亭旁有合抱古松,在此望月,松针间有月光投入。此外,观山、醉月、留云、长烟、卷雨、日迟、披霞、客星、白露、弄雪、秋风等景亭名称随处可见,反映了浙江观景亭巧借自然,写环境景观入亭成景的造景手法。

  有意思的是,南宋周密《武林旧志·卷十·张约斋赏心乐事》中记载了十二个月的岁时活动,景亭成了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现取相关文字集中摘录如下——“二月仲春,绮互亭赏千叶茶花;三月季春,满霜亭北观棣棠,芳草亭观草,宜雨亭赏千叶海棠,宜雨亭北观黄蔷薇;四月孟夏,芳草亭斗草,满霜亭观橘花,鸥渚亭观五色罂粟花;五月仲夏,听莺亭摘瓜,绮互亭观大笑花,鸥渚亭观五色蜀葵;六月季夏,南湖湖心亭纳凉;八月仲秋,绮互亭赏千叶木樨,浙江亭观潮;九月季秋,把菊亭采菊,满霜亭赏巨螯香橙;十月孟冬,满霜亭赏蚤霜(陈刻“蜜橘”);十一月仲冬,味空亭赏蜡梅;十二月季冬,绮互亭赏檀香蜡梅”。展现了浙江古代丰富多彩的景亭景观和生活。


美术报 城市·生活 00022 飞檐流云:浙江观景亭述古 2017-03-04 美术报2017-03-0400019 2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