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艺闻

用丹青描绘当代“富春山居图”

  本报桐庐讯 记者 夏超 700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结庐富春江畔。以富春山水为蓝本,绘就了传世杰作《富春山居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百代标程的经典。3月初春,杜滋龄、郐振明、班苓、杨鹏、王金石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美术名家集聚富春江畔,到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浙江桐庐进行采风写生创作,用丹青描绘当代“富春山居图。”

  3月22日,“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在桐庐县叶浅予艺术馆举行启动仪式。为更好地推进文艺创作项目扶持工作,推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为此设立了“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本次活动就是这项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协今年大型采风活动的重要内容。桐庐县有中国“画城”之称,是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采风之地,是叶浅予的故乡。桐庐的山山水水为美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桐庐,不仅山美水美,而且人文底蕴深厚,太多东西能入画了。”来自云南的画家杨鹏感慨道。

  采风创作不仅要表达当地的山山水水,也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采风团一行到桐庐后,首先观看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戏曲表演——越剧,并在表演结束后以演员为素材,进行了人物画写生创作。画家杜滋龄更是在观看演出的时候就拿起了手中的速写本画了起来。“叶浅予先生是我的老师,这些习惯都是叶先生教给我的,速写本不离身,随时记录下生活中感动你的点点滴滴。”已经76岁的杜滋龄说,“老先生的这些好习惯我们要传承下去,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画家,采风不能是走走形式,拍个照片回去画。”

  写生作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寻找灵感的手段,被反复证明是美术精品力作生产创作的有效途径。在6天时间里,采风团一行将在严子陵钓台、江南龙门湾、荻浦村、环溪村、深澳村等地进行写生创作。


美术报 艺闻 00006 用丹青描绘当代“富春山居图” 2017-03-25 美术报2017-03-2500018 2 2017年03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