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城市·生活

摘得红点设计大奖

一把木伞的
设计之旅

  摘得红点设计大奖

  一把木伞的

  设计之旅

  本报讯 厉亦平 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李游老师带领团队的努力之下,设计作品“木心”伞具斩获2017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可喜可贺。红点设计大奖可以追溯至1955年,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竞赛,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它由德国设计协会创立,每年吸引了超过60个国家、1万件作品投稿参赛,得奖的作品可以获得在德国埃森市(Essen)的红点博物馆展出作品以及参加颁奖典礼的机会。

  在2016年初始,李游设立了以木为主题的伞具创新设计课题,并且亲自带领两名工业设计系大三学生(詹翀、胡非頔)投入其中,开始了一把木伞的创新与重构之旅。早在2013年,李游就曾经以一把极具美感的竹伞拿下了红点奖、IF奖(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设计界的双料大奖。而这一次的木伞,是他在3年的重新思考与不停积累之后,又一次向着伞这个主题走上了为期一年的“设计苦旅”。

  设计伊始,团队对伞的结构开始了拆分,并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在圈出设计重点与方向之后,从伞的形式和功能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形式上,团队一起讨论了数十种造型方案,由草图到3d模型再到3d打印,来感受不同的造型所带来的体验。为期两个多月的造型讨论之后,最终留下了一个简洁的造型,由两条曲线切面形成的整体造型,并开始进入手柄造型打样阶段。

  在产品初步打样阶段,李游带领学生去木工坊感受木头的质感和体验,指导两位同学了解木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制作工序。在品类繁多的木材中,团队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木材——黑胡桃、非洲酸枝木及紫光檀木。

  在功能上,李游认为这是一把向传统致敬的伞,不应该有着过于花哨的功能。团队一起对着“伞的一身”进行考虑,从包装到使用,再到收纳。在收纳这一方面,团队发现,雨天把长柄伞带进室内这种到处滴水的现象非常让人头疼,而常常让人忽略的一样东西就是伞套。

  “伞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多时候,伞套买来之后并不会被再使用,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两者是分开的个体,而伞套也不方便收拢安放,放哪都不合适,既然如此不如把伞套藏进伞里。所以决定在伞柄处开一个空腔,这个空腔就使得伞套可以自然地和伞待在一起。空心的把手设计亦方便收纳各种小物件,这就是取名为‘木心’的原因。”李游介绍说。

  伞的基本设计完成之后,李游并不想止步于此。一个真正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出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工业化生产,并投入到市场中。而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较少接受到这些方面的培训,这个机会对学生来说更是弥足珍贵。接下来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李游带着学生去了外地的工厂、下了车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工业设计完整流程。在生产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的问题,一个看似简单的部件在做出来的时候也会遇到无法预见的阻碍。在伴随着这些问题被解决的同时,这把伞的细节也越来越被完善,伞的质感也在不断上升。

  在2016年底的时候,终于一把从头到尾高品质的木伞惊艳出炉。如此集美学与功能于一身的伞具,怎能不让人爱不释手,你们是不是也期待着细雨纷纷的时节快快到来呢。


美术报 城市·生活 00016 一把木伞的
设计之旅
2017-04-22 美术报2017-04-2200018;13032948 2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