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
别成为中规中矩的“庸才”
■陶加祥
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各院校对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存在理解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两种学位的培养结果并无明显的区别,体现不出各自的特点,相关问题的确值得大家关注与探讨。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两种学位的研究生在招生出题、课程内容、指导方式上都是同样对待。各院校并没有因为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的研究方向不同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导师还是那些导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几乎一样的培养模式很难突显出各自的研究特点。
多数艺硕毕业论文
写成了“说明书”
专业型的毕业论文围绕创作展开字数下降到5000字,其本意是想让学生的论文紧扣创作说体会,深入语言本质呈现创作思想,但客观上却降低了对论文写作的要求。多数毕业论文写成了材料、技法与创作步骤的“说明书”,文中大部分篇幅在介绍材料、技法。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少有深入的艺术思想与创作观念表达,能在美术史的坐标中找到自己创作价值和意义并加以分析和阐述的学生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我想并非只是理论和写作水平的问题,创作能力的不足,缺乏深入的艺术观念支持才是缺少优秀专业型论文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解决专业型的硕士人才培养问题,首先必须突出专业能力的考察,把有创作才能与天分的学生挑选出来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从人才选拔、培养目标和评估标准上突出专业特色,才能与学术型硕士拉开距离体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其次,正如曹意强老师所言“好的创作就是对艺术史和理论的体现,隐含着思想,艺术硕士的教育是要培养有思想的创作者”。要提高专业硕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要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艺术理论,开设有针对性的写作课程。
让擅长理论研究的人
从事学术研究
现行的教学模式,学术型的硕士由非理论出身的导师指导论文写作,而导师是专业创作者,其自身的理论水平有限,很难达到学术型的理论高度。部分学术型的合格论文含金量不高,能做到逻辑通顺、条理清晰、无明显词句错误也就算不错的学术型论文了。因此,有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现状是创作能力不如优秀的本科生,写作能力不如理论的研究生,学术型的硕士成了中规中矩的“庸才”。如能将学术型硕士全部纳入综合大学及美术学院的史论系招生,加大理论与写作能力考核要求,让擅长理论研究的人从事学术研究,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而现在的状况是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招收专业型的硕士。因专业创作师资条件的不足使得专业硕士的整体培养水平下滑,而专业创作师资强大的院校招收学术型硕士,因此造成了学术型的理论水平低下,专业型的创作能力不足的不良局面。
因此,我们的艺术硕士培养要针对当下的现实情况,依据各院校的生源与师资现状。认清自身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擅长理论研究的院校招学术型的硕士,擅长创作实践的招专业型的硕士。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总而言之,艺术硕士的教学改革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厘清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概念,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符合艺术教育特性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推行教学选拔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