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
毕业生
文/邢千里(杭州)
文/邢千里(杭州)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每年都要面对几十位即将毕业生。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再到毕业创作,老师们眼看着每一届毕业班的同学都在继续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多少变化。每一次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指导、修改、斥责和监工都没有换来太多成效。也许学生们早已把准了老师和学校的脉,知道老师和学校体谅毕业生踏入社会的不易,没有能力帮即将离校的你们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只要不是渣得不像话,基本上都不会真的忍心让某些人不及格,只要平时没有严重违纪,大都可以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虽然严格来说某些人的作品根本达不到毕业的要求。
可是看着学生们依然漠然的神情,再回头看看身后依然茫然的学弟学妹们,作为老师,我还是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首先,一个连自己毕业论文和作品都错别字连篇、格式混乱不堪的同学,老师们觉得他的作品其实就已经没有多少必要看了。不要拿什么不拘小节的伪艺术范儿麻痹自己了,这是真正的皇帝的新装。如果有时间,读一读那些你们知道的不知道的艺术大师的传记,读读他们关于艺术的文字,你会发现,他们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和严谨而审慎的思想者。
第二,如果你毫无愧色地宣称自己的毕业作品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那在理论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正式拍摄之前精心准备了很长很长时间,二是没有,显然你们中的多数是后者。你们中的不少人或许心存侥幸,心生暗喜,但是要明白你们浪费的不只是老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自己亵渎了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以及家庭和社会对你们的期待。
第三,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同学,如果觉得一辆宝马车和一辆拖拉机PS在一起,或者拍几个站在大都市高楼前面的表情木然的农村孩子,就表现了你所谓的深沉的中西方文化对比、历史和现实的碰撞而且还在愤愤地辩解,那我告诉你,这是很多小学生或者广场舞大妈都能拍出来的东西。这种低层次的对比策略在初级阶段做做练习也就罢了,充当毕业作品未免过于儿戏。
第四,想表现的是传统文化艺术的意境和思考,可传统是什么?传统不是几个古代故事,几个民族纹样和艺术符号,也不是玩弄几个类似“禅学”“意蕴”“笔墨”这样的概念。摄影对传统文化的关照,不是简单的拍一片烟雾缭绕的水面,一棵看上去孤独的黑白色调的枯树或者一只飞鸟,也不是拍几个古镇旧屋,夕阳下的寺庙,或者色彩艳丽的传统民族歌舞所能呈现的。不了解它们背后的深层文化,没有对中国文化和当代语境的真诚思考,拍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煞有介事,隔靴搔痒的人文糖水片。
第五,技术永远只是手段和工具,不是目的。可惜你们似乎总是忘记或者不屑这一点。总是看到你们背着长枪短炮很酷地对着水池边、马路旁睡觉或者嬉戏的小猫各种拍不停,却很少看到你们在图书馆出现的身影。你们很多人的作品总是迷恋底片的尺寸,输出的材质和展示的效果,拍出来的作品虽然看上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能够真正走入观众内心的却不多。
当然了,这些痼疾不是你们独有的,这是当前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子们的通病。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当代艺术各种症候在高校的反映。
(作者为艺术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