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书法

关于《弘一大师法书集》的对话

■本报记者 蔡树农

  按语:

  在《弘一大师法书集》即将出版之际,记者正好在上海出差,就此与读书执行主编卢新元共同审读即将出版的《弘一大师法书集》图文稿,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记者:

  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喜爱文学,在当时就对弘一法师的作品有所关注。弘一法师的文学造诣极高,诗、词、文章都作得非常好。

  卢新元:

  其实除了一些我们熟知的弘一法师诗词、偈语之外,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经典诗句。例如有一副对联:“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门前的柱子上刻的正是此联。我曾经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见过一件水墨纸本作品。

  这件作品内容为两部分,得传贯上人赠一枝红菊所作《红菊花偈》和寿道耆宿七秩联语。没想到,就在2016年,我们又在泉州开元寺的藏经楼里发现了两份草稿。在这两份草稿上,弘一法师对这件作品的创作构思展露无遗。

  记者:

  弘一法师在音乐、绘画、戏剧方面的成就也是无人可比的,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弘一法师都是高手。尤其是歌曲《送别》,传唱百年而不衰,是经典中的经典。在音乐方面,他和学生刘质平的交往是最深入的,所以研究弘一法师,刘质平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

  卢新元:

  是的!刘质平先生是弘一法师最倚赖的学生,交往也最深入。浙江平湖李叔同纪念馆馆藏重器就是刘质平先生的儿子刘雪阳先生捐助的《弘一法师致刘质平》的信札100件左右,以及一件存世最大的书法作品《佛说阿弥陀经》。我们在此次出版弘一大师法书集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的大力支持。我们聘请了著名的摄影师,以高新技术重新拍摄了这批作品。我可以很自信地讲,虽然这部分作品曾经出版过,但我们拍摄的作品照片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记者:

  弘一法师是将佛法与书法结合得最好的人之一,他做到了极致。在这一点上他超越了之前的诸多法师,我认为他甚至胜过八大山人。

  卢新元:

  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在中国历代高僧的书法作品集中,我认为有两位高僧的书法,虽然相隔千年,却可以给我们带来等同的审美趣味。一位是唐代的怀素,他在小草《千字文》中的气息散淡而不拘一格,另一位便是弘一法师。八大山人的书法、绘画都是开宗立派的,但是在佛法修为与书画艺术的结合方面,他逊色于这两位高僧。我一直担心我的这一观点会被业内外否定,甚至嘲笑或攻击。但是,我是有客观依据的。我们利用“哈苏”的高清相机拍摄的原作图片证实了这一观点。

  记者:

  看了这批作品图片,感触良多,真是不虚此行!弘一法师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形象无疑会因为这本作品集的出版而丰满许多。你们对弘一法师手稿、信札、书稿的编辑出版工程量太大了。能把这么多复杂的释文做出来,让我们在体味书法审美的同时,对这位大德高僧的人物形象看得更加全面。我是杭州人,弘一法师与杭州的关系非常直接、密切。我本来就对弘一法师的各方面造诣十分崇拜,他是一位不得了的艺术大师,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面世。你们功德无量!

  卢新元:

  感谢!感谢!


美术报 书法 00023 关于《弘一大师法书集》的对话 2017-05-20 13040233 2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