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文章导航

艺术之光点亮生活

——浙江美术的近年发展

  浙江美术源远流长,这里的美景为历代画家所爱,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更是让美丽浙江享誉海内外;这里的沃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形成的浙派绘画更是中国画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里的人文底蕴和湖光山色吸引文人墨客雅聚于此,“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便坐落于西湖孤山……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近年来,浙江美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不断阔步前行,涌现出了一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美术家,创作出了一批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一个又一个美术大展落户浙江大地……用艺术之光点亮生活。

  用画笔记录历史,记录生活,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美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曾经出现董希文、靳尚谊、詹建俊等一批优秀美术家,并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浙江一直是全国美术创作重镇,特别是近代以来,美术名家辈出,精品不断涌现。2016年,“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创作结题,由浙江美术界老、中、青三代美术家代表组成的创作团队,历时3年,创作完成了30件精品力作,展现从1840年至1949年浙江人民“百年追梦”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群像。这也是近年来浙江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在创作作品《红军挺进师》期间,画家常青曾一度找不到创作灵感,每次草图都不甚满意,2015年除夕前,他来到遂昌黄村口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实地体验感受当年的氛围,终于找到创作灵感。参与创作的浙江美术家,以辛勤的艺术劳动,重温历史,走进生活,创作出了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浙江美术家也一直是全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力军。同样在2016年,历时5年创作完成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仰韶彩陶文化、商鞅变法、贞观盛会、戚继光抗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46件鸿篇巨作将华夏5000年的史诗全景展现。其中,由浙江的美术家创作的作品有22件,位居所有省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以中国画见长的浙江美术,在这次主题性创作工程中,在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也是异军突起,包括许江、邬大勇、孙景刚的油画作品《文天祥过零丁洋》,陈海燕、曹晓阳、佟飚、张晓峰的版画作品《宋应星〈天工开物〉》,杨奇瑞、翟小石、施海的雕塑作品《戚继光抗倭》等。虽然画种不同,但传统“浙派人物画”的细致写实成为这些作品共有的坚实基础。

  艺术源于生活,浙江美术家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扎根农村,采风写生,并建立了农村文化礼堂联系点。美术家们结合地方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礼堂帮建活动,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新时期农村新面貌的作品。作为中国农民画的重镇之一,浙江有着丰厚的民间美术土壤,民间能工巧匠和擅长丹青的书画家人才辈出,融于日常生活的民间艺术随处可见。近年来,浙江省内组织了“水生土长——浙江新农民绘画提名展”等由农民和渔民为创作主体的展览,他们采用多种绘画形式,描绘自己的真实生活。相比于美术家去到农村写生创作,这些由农民自己创作的作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画面的细节表现上显得更加真切。

  艺术创作要有时代气息,用绘画的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中的点点滴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2013年“五水共治”开始以后,浙江美术家主动深入治水“最前线”,了解治水故事,感受治水成果。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在校师生也积极参与其中,500多名师生分赴全省各地,用手中画笔记录基层最美河长、最美河工以及最美志愿者。中国画系全体教师和研究生走访治水人物,聚集浙江山水之气、现代山河之景,共同创作了新中国以来,中国美院最长尺幅的国画巨作——《浙水共治图》;造型基础部近60位学生在吴方、周勇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创作了《越人治水图》,整幅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语言,用象征和写意的方式讲述了绍兴柯桥地区的治水故事;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们,带来了一份河长“英雄谱”,在油画、版画、雕塑的艺术表现中,河长们面容朴实,穿着工作服,套着雨靴,有的还站在水边淤泥里……

  主题性创作记录社会变迁


美术报 聚焦 00005 艺术之光点亮生活 2017-06-10 13042702 2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