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时代质感

“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本报北京讯 通讯员 贾安东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于6月8—1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是继1982、1984年四川美院两次进京作品展之后又一重要展事。

  此次展览以八个学术单元展开——时代强音、传统再造、现实关切、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意象生成和历史回望,系统地展示200多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画种。展品数量多、质量高,既是独具特色的西南独唱,更是众声喧哗的新中国美术大合唱的一部分;既是具有地域色彩的独特个案,更具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心与社会的共性特征。涉及多种媒介、多个形态、多个系科,丰富地展现四川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和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较为全面地呈现2000年以来川美艺术创作领域的新线索、新方向、新谱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语境下的创作谱系。

  据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介绍,“时代强音”单元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美院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一些奠基性的作品,尤其是“伤痕”与“乡土”时期的经典之作。

  在“传统再造”单元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向传统学习,尤其是对既有的视觉资源进行当代性的转译,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传统在新的叙事话语、审美体系、美术史的上下文中,绽放和生成新的价值。

  “现实关切”单元中,既有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作品,也有对西南地缘特点与生存经验的表现。特别是有部分艺术家从微观、日常、碎片化的角度切入,呈现了现实丰富且多样的肌理。

  在“语言之思”中,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学院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所谓“后学院”时期的教学变革,一个主要的特点,在于能将既有的视觉知识、语言表达、创作范式传授给学生,也能将从古典到现代阶段的精华结晶化、课程化,使其形成谱系,构建一个完整的语言——修辞系统。

  “图像叙事”专题讨论了“图像时代”下,新绘画的可能。一方面,艺术家重视图像与现实的关联,挖掘各种信息;另一方面,注重对图像的“再编码”,使其在新的视觉结构与图像修辞中生成新的意义。

  “实验之维”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四川美院那些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作品。

  “意象生成”讨论的是“意象”在当代文化——审美领域的转化、升华。譬如,有的作品虽然在构图、形式、表现语言方面沿袭了西方现代油画的传统,作品中的审美意识、文化趣味却是东方化的;有的艺术家则从中国传统水墨,尤其是文人画中寻求滋养,追求空灵、诗性,以及悠远的审美意味。

  通过“历史回望”展览单元,我们不仅可以领略艺术教育传承的魅力,而且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四川美院的学院精神与教学传统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回顾四川美院几十年来的创作之路,我们能明确感受到四川美院“贴近生活、服务人民”的创作道路,感受到川美为人民而忧、为人民而喜、为人民而歌、为人民而泣的赤子情怀。展览同期举行了学术研讨会。


美术报 要闻 00001 时代质感 2017-06-10 13042585 2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