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评论

尽精微致广大

评《20世纪中国画名家在广西的艺术创作与活动》

  尽精微致广大

  评《20世纪中国画名家在广西的艺术创作与活动》

  文/雷祺发(武汉)

  随着地域美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逐渐公诸于世。无疑,有助于专门地域美术史著作的撰写。对于20世纪广西美术史来说,除了梳理本土美术家的艺术创作状态以外,也不可忽视曾经在广西有过艺术创作与活动的域外美术家。以这样的全局观,才能使20世纪广西美术史的撰写更有分量。当然,我们既希望有大部头的广西美术史著作出来,也期待就某个局部进行深入剖析的地域美术研究这一成果。无疑,李永强的《20世纪中国画名家在广西的艺术创作与活动》专著属于后者。

  通览全书,作者选取了16位中国画名家作为个案梳理,其中大致存在两个类别,一是域外中国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安治、张大千、关山月、何香凝、胡佩衡、李可染、陆俨少、白雪石、吴冠中等;二是本土中国画家如阳太阳、黄独峰、马万里、黄格胜、郑军里等广西美术家群。这两类中国画家与广西产生关系的同时也见证了广西美术的发展。对于域外中国画家的个案梳理,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史实钩沉部分,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完整呈现他们在广西期间的史实尤为重要。细读书中每个个案,可见作者所下功夫之深。不消说,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广西美术不可多得的学术性研究著作。但是,可能囿于相关文献、图像材料缺乏等多方面原因,我认为书中也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不妨在此与作者商榷。

  首先,对于本书写作体例的思考。本书所入选的中国画名家16例个案是否全面的问题。很多曾经来过广西的中国画家在书中并未作专门撰写,如赵少昂、黎雄才、黄胄、刘海粟、张仃等等,而只是在绪论部分捎带提及,未作深入研究。或许,因为他们的资料不太好收集,甚至很少留存等缘故。但这样也导致,作者未能把这些个案研究与整个20世纪中国画史的发展情况产生呼应关系。以笔者陋见,可以具体从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等四个不同时期入手进行个案研究,构建20世纪中国画史的书写。笔者甚至认为,本书入选的个案研究名单还可以再斟酌。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个案撰写非常具有挑战性,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以偏概全的地步。

  再者,对于旅桂的时间与次数问题。这个问题,学术界特别是该领域相关学者其实具有较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材料,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如对张大千、何香凝等人,就不止于一个版本。我们看到本书作者在进行个案叙述之时,对各位中国画家先后来广西的次数与时间试图一一进行考证。但是,笔者却发现,作者对徐悲鸿来广西的次数与时间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以“多次”二字回避了这一问题。其实,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徐悲鸿总共到过广西有10次之多,时间是在1935年至1942年期间。每位美术家与一个地方所产生联系的考证,必定涉及到相关时间、地点与相关活动。如能很好解决它们,那么对个案研究的诸多问题也就事半功倍。笔者在其他个案分析中,也看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比如通过相关材料考证,作者认为何香凝到桂林的确定时间是在1943年4月中下旬,到最后离开八步,经梧州辗转广州赴香港的时间大致为1945年10月。再有,齐白石外出游历在学界上都被认为是“五出五归”,本书作者也是持此说,但实际上是“六出六归”。这一点美术史论家郎绍君也是这么认为。

  以上谈的仅仅是笔者个人之见,不成定论。每个读者基于不同的观看视角,对之的评价自然有异。在这里,笔者的挑刺如同鸡蛋里挑骨头一样,与本书所呈现出来的意义与价值相比,简直不足挂齿。这本著作所撰写的中国画家个案研究基本是作者在南京艺术学院读博期间多方搜集史料文献之后完成的成果。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于个人感兴趣的中国画部分,对其他领域如油画、版画、漫画部分没有涉及,值得其他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介入。最后,不妨借用作者的肺腑之言来说:“说实话,做研究、写东西虽然很累,但确实挺快乐的!”


美术报 评论 00010 尽精微致广大 2017-06-24 美术报2017-06-2400020;4220206 2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