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域外

惊世骇俗的街道立体画

  古罗马的地面镶嵌画因会产生一种场地深度的不确定感而著称,尽管艺术家早已有意识地创造向下扩张的空间,一直以来,地面都不曾像其他建筑界面——墙壁、天顶一样成为扩张空间的错视画艺术的载体。直至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兴的街道立体画(3D Street Art),即一种在二维的地面上描绘出以假乱真的三维立体效果的绘画,才开始涉及到传统的错视画未予充分开发的建筑界面——地面。

  美国艺术家库尔特·温纳(Kurt Wenner)是街道立体画的创始人。1982年,温纳来到罗马,开始了街道立体画创作。至1984年,他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大师级艺术家。1985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将温纳在欧洲的街道立体画作品拍摄成纪录片《粉笔画杰作》。1987年,这部纪录片在纽约电影节上获得了美术类第一名。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纳首次将街道立体画引入圣巴巴拉美术馆。此后,他在全国各地创办了许多一直延续至今的节庆活动。鉴于他对艺术教育所做出的杰出奉献,他被授予肯尼迪中心大奖。

  作为一位国际艺术家,温纳的作品已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为遍及世界各地的客户创作了几千平方英尺的绘画。其代表作有《最后的审判》、《水带来生命》、《办公室街道》、《滑铁卢意外事件》、《比利时地铁》等。温纳的绘画总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从一定的角度望去,只觉地面正向下凹陷,而从地下深处钻出来的各种人物似乎就要跃然而出,乱真的效果十分惊人。他深信,古典主义艺术语言是一种被忽视过久的关键手段,而由他所开创的街道立体画恰恰表明这种古老的语言可以孕育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伴随着温纳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全球数百位艺术家受到温纳的启发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街道立体画形式。诸如英国艺术家朱利安·比弗(Julian Beever)、德国艺术家埃德加·穆勒(Edgar Muller)等人的作品。

  素有“街头毕加索”之称的朱利安·比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路面上创作街道立体画,至今在欧洲已经创作了数百件作品。他喜欢在画面中安置与场景互动的真人(有时就是他自己),真真假假,欺骗你的眼睛。在他的笔下,路面可以转变为池塘,逼真的青蛙蹲踞于睡莲叶子之上与你相遇;也可以转变为万里冰封的北极,一头海狮从破裂的冰面中探出头来,用鼻尖顶着一罐饮料递给你;路面甚至突然爆裂,往下一瞧,却发现地下深处竟是神秘的火箭发射基地,而你就站在喷着浓烟烈焰正在腾飞的火箭尖端!最有意思的是,当你在路上好端端地走着时,却忽然发现前方的路面塌陷了,而你不知何时莫名其妙地来到一座大楼顶层的挑檐上,低头一看——啊!大楼着火了!楼下的街道上围满了观看的人群,两个警察正仰头向你喊话,千钧一发之际,幸而蝙蝠侠与罗宾现身,他们拉着绳索爬上来营救,你则蹲下身子,几乎命悬一线。天马行空的想象、风趣幽默的效果,让比弗在世界各地赢得了无数拥趸,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效应。

  比弗之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街道立体画大师非埃德加·穆勒莫属。穆勒在研习传统错视画的基础之上,广泛吸收现代信息领域的新技术,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新风格。他的街道立体画场面恢宏壮观、惊心动魄、奇幻瑰丽,在街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陷阱:飞流直下的大瀑布、充满戏剧性的冰川悬崖、恍如世界末日的火山爆发、发射出神秘妖冶的绿光与漂浮着古老海洋生物的洞穴、升腾起一股凤凰形喷泉的峡谷深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穆勒精心打造的巨幅街道立体画甚至出现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那湍急的瀑布之中融入世博会会徽等元素,效果逼真,极具视觉冲击力。


美术报 域外 00014 惊世骇俗的街道立体画 2017-07-01 美术报2017-07-0100022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