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域外

部分全球特展一览

  巴黎

  塞尚的肖像画艺术特别展

  6月13日-9月24日/奥赛博物馆

  “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1839-1906)在其职业生涯中共绘制了200余幅肖像画作品,其中包括26幅自画像和29幅其妻子的画像。此次展览探究塞尚肖像画艺术中的独特图画语言和典型主题特征,包括他对现代巴黎的描绘,以及表现同一主题采用的多样化角度和方式。同时,展览还讨论特殊模特对塞尚绘画实践的影响。

  此次展出的画作从塞尚于19世纪60年代创作的典型作品《僧侣肖像》,一直到他于1906年去世之前为故乡普罗旺斯艾克斯工作室中的园丁瓦利耶先生创作的肖像作品。塞尚对色彩的把握和对自然的探析对后来的立体派、野兽派和先锋派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兰、巴尔蒂斯和贾科梅蒂的艺术之谊特展

  6月2日-10月29日/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首次以探索三位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安德烈·德兰、巴尔蒂斯和贾科梅蒂之间的友谊为主题,共展出200余件作品,追忆了三位艺术家艺术之谊的重要时刻。

  他们相遇于1933年,自1935年开始三人间的友谊愈发牢固和深厚,这种情谊深化了他们在生活和作品上的交际。除了相互间的欣赏,以及他们在自身生活中的兴趣所在,共同的审美趣味也将他们连接起来。展览按照时间和主题的顺序,展示了伟大的风景、衰落的自然和演员、收藏家、友人、画廊主人等混杂的肖像,着重展示了三位艺术家在表现力、风格和技法方面遵循的准则——形式感,光影的对比,戏剧感,以及“感人的想象”。

  纽约

  卡洛·齐内利作品展

  3月14日-8月20日/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

  这是美国首个针对意大利艺术家卡洛·齐内利(1916-1974)作品的展览,同时纪念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一百周年诞辰。

  展览精心挑选了55幅绘画作品、齐内利的音频记录文件以及摄影师约翰·菲利普斯拍摄的摄影作品,展现了齐内利艺术生涯的四个主要阶段。

  莫斯科

  巴塞罗那——安东尼奥·高迪个展

  5月24日-9月10日/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

  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与文化基金会共同举办大规模安东尼奥·高迪个人作品展——“巴塞罗那”。展览展出了150余件展品,其中包括图纸、规划图、家具、装饰品及一些著名建筑模型。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曲,其他四个部分讲述的是城市内一些客观物体,例如圣捷列扎学校、古埃尔宫、巴特罗之家、维谢斯之家等,它们已经成为巴塞罗那的象征物。

  东京

  阿尔钦博托作品展

  6月20日-9月24日/国立西洋美术馆

  灵魂宫廷画家阿尔钦博托,带来环环相扣的谜题,还有令人晕眩的大脑迷宫,我们会想到蔬果鱼肉的奇怪组合和寓意深刻的肖像画。妙想与智慧、惊讶与理论交错的绘画,给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带来了极大的刺激。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1527-1593),是16世纪后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他在维也纳和布拉格担任宫廷画师,作品受到哈布斯堡皇帝的青睐。对自然科学十分感兴趣的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痴迷艺术的鲁道夫二世,这两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十分宠爱阿尔钦博托,使他成为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宫廷画家。

  不染铁逝世40周年展

  7月1日-8月27日/东京站美术馆

  此次展览中,日本画家不染铁的作品首次在东京与观众见面。展品近120件,其中既有代表作,也有今年新发现的作品,还包括明信片和陶瓷。

  不染铁,本名哲治,他在学习日本画期间来到伊豆大岛、式根岛写生,在那过起渔民的生活。还没等安定下来,他又离开伊豆,前往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学习。他的才能备受瞩目,后来离开画坛四处流浪,随性而画,直至晚年。

  不染铁的作品风格十分独特。他的画中经常出现富士山、海等场景,这都是日本画中常见的主题,画作中又包含着一种不染铁独有的表现和精神。他创造出的是有着鸟瞰图和细密画两种要素的别样世界。不染铁曾说:“艺术即是心。艺术修行即是磨练心志。”

  英国

  英国酷儿艺术展

  4月5日-10月1日/泰特大英美术馆

  这是英国第一场以本国酷儿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展出从拉斐尔前派到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探讨在人们的性别成见和性别歧视遭受质疑并即将改变的时代,艺术家如何做出表达。

  本次展览展出了极为个人化和私密的作品,以及面向普罗大众的作品,以帮助形成社群意识。这些作品呈现出从轻松愉快到富有政治意味,从色情到日常等一系列不同的身份和故事。展品包括诸如约翰·辛格·萨金特、朵拉·卡灵顿和大卫·霍克尼等艺术家的绘画、素描、私人照片和电影等,展览前所未有地支持和呈现英国酷儿艺术多样性。

  柏林

  多向移动:环境-装置-叙述空间

  3月17日-9月17日/柏林现代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追溯了1960年代至今的装置艺术发展史,重点是叙事结构。参观者们在展馆中移动观赏时可以体验到大型可进入的环境,视频和声音装置,以及专为本次展览制作的跨媒体作品。展览中非直线性的叙事结构为人们欣赏雕塑布置,图像排序和空间叙述等内容提供了基点。展览从艾伦·卡普洛1958年提出的“环境艺术”概念开始,再到1960年代和1970年代由丹·弗莱文提出的“情景艺术”和由沃尔夫·福斯特尔提出的“空间艺术”,最后到1980年代建立并持续至今的“装置艺术”概念。

  本次展览中的展品来自国家画廊,汉堡火车站弗雷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弗里克收藏馆和豪布洛克基金会等。

  文明之路:中国与埃及文物展

  7月6日-12月3日/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埃及和中国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和传统的文明古国。本次展览首次把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的艺术品并肩展出。从时间上,展品从公元前4500年一直延伸至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年至公元313年)。

  本次展览一共分为五个主题部分:文字、统治形式、神灵崇拜、丧葬文化和日常生活。人们会发现在有些方面古代中国文化和埃及文化惊人的相似,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又完全相反。展览的最大亮点是两件紧挨着彼此的首次在德国展出的文物:属于某位亡故贵族的玉质服装,和来自古埃及的布满绘画的木乃伊外壳。展览中的250件展品每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美术报 域外 00021 部分全球特展一览 2017-07-15 美术报2017-07-1500024;美术报2017-07-1500029;美术报2017-07-1500030;美术报2017-07-1500022;美术报2017-07-1500026;美术报2017-07-1500027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