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以为好——王洁小楷展
■本报记者 蔡树农
■本报记者 蔡树农
不知是不是达成默契,7月2日,中国美院青年教师李明桓在杭州芸廷小坐办了一个名为“起落微茫”的纯小楷书法展。相隔不到6天,7月8日,苏州书协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会员王洁也在南京兰亭举办了一个名为“永以为好”的纯小楷书法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一女一男两位年轻实力派书家给闷热的夏日送来小楷书风的徐徐清凉,是巧合,还是今年夏天的书法小夜曲就非小楷莫属?
与李明桓更多长篇巨制的小楷书法不同,王洁以女性特有的温婉选择了扇面、小斗方为主要创作形式,每幅字数极少有上千字的,难能可贵的是王洁同样以长期的积淀和开放的视角尽情演绎小楷书法的种种可能。她对汉魏小楷名家名迹、唐宋书法意趣、明清书法格调的领会把握达到了一定高度,注意加强小楷筋骨又不忘女性笔触的绵柔,此外,她的调和隶楷行书的刻意努力也明显取得成效,从创作的实际面貌来看,王洁小楷基本避免了单一和僵化,隐约有一种魏晋风度的自由圆融。《书法》杂志原执行主编胡传海、江苏书法院院长李啸、江苏老书家胡振立、江苏书协秘书长王卫军、《书法报》编辑部主任张波、书法评论家薛元明等纷纷对王洁小楷的书法理想作了赞扬批评两方面的有趣阐述,江苏书协副主席王伟林开幕式上致词:“王洁是传统文化的布道者,也是一名有追求、有担当的青年书法家。这次展览的主题取名为‘永以为好’,即表明了作者质朴而又执着的人文情怀,热爱书法、热爱传统文化,感恩生命、感恩时代。”
最不适合展厅文化展示的小楷书法需要继续保留它的书斋色彩?或者通过“现代化”设计,结合传统书法表现载体让它也在展厅文化中热火起来值得商量。依据小楷的特点,至少每一个称得上书家的书法文化人如果能把小楷当作一种日常书写,把小楷书法的日常书写作为历练自身恒心、静心的修养行为,那么小楷的意义便可持续而不同寻常。检视古代书家文化人的书信往来和诗文手稿,正是小楷(字)书法的强盛生命力所在,只有在书法不完全建立在技术至上的匠心范围内,书法的文化价值自然会得到升华。书法多元时代,有了小楷的靜冷点缀,多好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