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书法

全国第八届楹联展评审之思考

■傅亚成(河北评委)

  令书坛瞩目的全国第八届楹联展评审工作圆满结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如此规模的全国展评审工作。让自己亲眼见证了中国书协办事谨严,公开透明的工作态度与服务大众的公平理念,为期五天紧张而有序的评审,让我非常感动!感动中国书协为全国书道同仁搭建了如此公平的展览平台;感动中国书协全体工作人员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感动主办方山东书协缜密入微的组织安排;感动每一位评委、监审、观察员恪守廉洁自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职业操守。

  然而几天评审下来,还是发现了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里不揣浅陋与大家分享,以期在日后的展览中加以修正与改进。

  一、楹联概念模糊

  在此次投稿作者中,有许多作者书写水平极佳,而在作品审读环节被发现硬伤,所写联句平仄不符,甚至有的作者擅自改动一些名联,弄得文辞不通,令人匪夷所思。最后评委还是忍痛割“爱”放弃入展资格,这样的作品不在少数,实在令人惋惜。

  楹联者,是指贴在楹柱上的联句,多被运用在宫殿、园林、厅堂等建筑物上。其文句可以写景状物,或抒情明志,借以表达人们的理想和情思,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人、文、艺的追求。而诗词中的对仗词句严格来讲不能称之为楹联,只能称之为对联。当然,在此次楹联与对联的界定中还是给予一定的宽泛度,只要合平仄、讲对仗,无错字的作品还是予以通过。对那些带有明显硬伤,如平仄不和,对仗不工且有错字的作品还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所以广大作者在今后的楹联创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以上几点,能自撰者自撰,文学修养与积淀不足者,宁可抄录古今楹联也不要秀令人晦涩难懂的所谓自撰联。还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写的根本不能称之为对联,而是书法作品。本来将上下联写好题个款就很好了,而一些作者总觉得“份量不够”,于是就毫无顾忌的题上与正文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且一会用墨、一会用朱砂,令人费解。还有写完正文粘好后,在中间部分大量题跋又随意钤印,更有甚者,仅单排提款就多达四行,这种“无厘头”式的作品肯定被淘汰。

  二、龙门对长联扎堆严重

  凡书写龙门对参展的作者都是功夫较好的,这一点我能理解他们的初衷,他们本意想让评委感知创作实力,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家都如此想,便形成“撞车”的局面。于是乎小行草、魏碑、小隶书、小楷的龙门对长联铺天盖地展现在评委面前 ,内容几乎都是《长沙天心阁》、《武昌黄鹤楼长联》、《江津临江楼长联》等等,若单看每件作品都有可观处,也不乏颇具创作实力的中青年书家。然而此类作品如汗牛充栋,就让人有点“倒胃口”了,且书写风格雷同,很难分出张三、李四。最后一些写龙门对的作者纷纷落选,不能不让人深思。

  三、取法单一,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

  展览时代下的书法创作,很容易造成面目雷同,有时想避都来不及,若再追一些入展作者的书写风格则如“近亲繁殖”,仅就“八届楹联”投稿作品来看,这种现象仍是顽疾。诸如小隶书基本都是取法《礼器》《曹全》二碑,大字隶书取法《张迁》《好大王》居多,小行草取法二王、苏轼者较多且行草趋于程式化而个性缺失,魏碑几乎都是打格书写,且书写风格与取势相同,很难分辨彼此。小楷作品可谓精细工整,然整饬有余而空灵隽永不足,小楷作品投寄楹联作品展值得商榷。

  四、作品尺幅五花八门

  当下中国书协的展览尺寸基本上都规定六尺以内即(180×97cm),而此次楹联展将尺寸放至230cm,什么概念?聪明人肯定能从中读出点什么信息来,就是要充分体现楹联的特点。许多作者可能未领会其意,也可能为了出奇制胜?故意将作品写在三尺、二尺,甚至写在一尺左右的纸上,真不知作者是何初衷?评委们无奈的称此种为“微”对联。还有一种现象不容小觑,投稿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作者书写的作品根本不能称之为对联,随意在完整的楹联作品上胡乱题跋,一小堆、一大片的题上与作品毫无任何关系的跋语,真可谓喧宾夺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美术报 书法 00024 全国第八届楹联展评审之思考 2017-07-22 4592791 2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