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文章导航

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表现

  策划/全媒体新闻部 学术主持/汪诚一 录音整理/赵丽莎 夏超 摄影/姚震

  时间/2017年7月4日 地点/汪诚一油画工作室

  编者按:

  历史画创作是美术创作中“大活”。历史画不好画,当然,更多的人也不愿意画,毕竟汇数年之功,采集散佚文献、现有研究成果,再通过艺术的手段呈现已是要命的事情,然后还要备受“再现”和“表现”的折磨,这对艺术家创作能力、时间甚至是身体无疑都是一种考验和“煎熬”。

  这些年来,从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始,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又主办并推出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继而,部分省市亦陆续推出有地缘文化特征的历史题材主题创作。在目不暇接的主题创作中,不断涌现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史诗佳构。或许,这是时代的呼唤;或许,这是艺术家自身的社会担当激活了他们创造的热情。

  中国美术学院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队伍和作品,无疑,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让人侧目的。支持和鼓励艺术家创作具有民族精神的、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作品,艺术地再现特定时代之下的创造力、创新度、重要历史事件、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来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之外服务社会、为历史留存视觉记忆重要举措。他们用作品重现了泱泱大国的文明传承,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直至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以视觉的形式在时间轴上串联起远古至今的我们仅仅从文字上了解的历史。

  近日,本报邀约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汪诚一、孙景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何红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工作室主持邬大勇,就“历史画创作如何画”、“如何厘清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表现”、“大型创作如何合作”、“国外历史题材创作方法论的借鉴和挪用”等等热门话题,在汪诚一教授的穿针引线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们相信,在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桥段,每一幅呕心沥血的大作之上都有着艺术家的一往情深和精神救赎。那么好,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数度大型主题创作之余,在创作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主题作品的数年之后,他们对他们的作品看法、态度,和他们当时的良苦用心。


美术报 聚焦 00005 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表现 2017-07-22 美术报2017-07-2200019;美术报2017-07-2200020 2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