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版·服务

陈振濂:盛世国学(三)
简牍书法研究自序

  陈振濂:盛世国学(三)

  简牍书法研究自序

  ■陈振濂

  从2012年开始,美术传媒拍卖作为一个主体策划,对我的公益书法拍卖专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首先,是通过各方协商讨论,起步伊始,由拍卖公司提出了“学术引领拍卖”的新理念新宗旨。六年来,我们以学术为抓手,策划了以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为主题的一系列展览拍卖活动,形成了一个固定品牌。

  一

  2012年壬辰初始时的拍卖主题内容还不很清晰,只是有一个大概的取向。故尔拍卖专场预展,是以同年6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社会责任——陈振濂书法艺术群展”的题名直接移过来的。但在当时,我已经开始研究艺术品拍卖的形式创新问题了。其时,我撰写了关于本拍卖项目的“缘起”“后记”长文,以及《我对当代书法专场拍卖的一点认识》(上、中、下)三篇文章。又由徐玉明、吴阡撰写了《引言》《陈振濂领先于时代的“书画鉴定与收藏”研究成果群》等评论文章,以及组织了一篇《从鉴定研究到综合性收藏研究展望——“学术引领拍卖”之釆访录》。均集中发表于《美术报》。

  它标志着“学术引领拍卖”登上舞台,正式拉开帷幕。

  二

  2013年癸巳的专场拍卖,明确提出了“学术引领拍卖”之总目标下的本年目标:“我书即文献”。根据市场,首先确定主题是符合大众口味与需求的古典诗词内容。有苏东坡组、李清照组、辛弃疾组、明清小品组等适应拍卖市场的作品内容;但为了体现更明晰的“学术引领”的主旨,专门创作完成了两个子主题:一个是《西泠印社百年史主题文献研究》专题、一个是《红木与红木家具研究》专题。还特别组织撰写了8篇专论:《没有新想法决不出手·代前言》、《从“我书即文献”引出的新话题——“艺术+文献”的书法收藏新模式》、《论“我书即文献”》、《关于陈振濂先生“我书即文献”的当下意义和学术指向》、《“学术引领拍卖”之一例:文人书法?“我书即文献”?〈书法文献学〉》、《今天的书法拍卖最看重什么?》、《综合力·影响力指数与陈振濂的书法专场拍卖》、《陈振濂的书法品牌为什么能做这么大?》。

  三

  2014年甲午,“国学”的理念开始清晰起来,针对专题拍卖中的书法形态而不是美术形态,以新思维提出了书法史独有的“文化史收藏”的新宗旨。而且因为更主动深入地切入传统文化专题,我们又发动了一场专题研讨,有专论系列文章6篇发表以证其必。《“文化史收藏”与艺术品拍卖》、《陈振濂的“文化史收藏”——〈西泠印社群英谱〉》、《“文化收藏”与收藏文化的区别》、《传承:〈百年西泠群英谱〉与西泠印社研究史回溯》、《“文化史收藏”与陈振濂的收藏鉴定研究》、《书法在“文化史收藏”中的独特优势》。

  而我花了三个月,认真梳理了西泠印社社史,专心致志做了一个《西泠印社群英谱》的专题。因为梳理了百年社史,提出许多珍贵史料文献,外界反响非常积极。而由“学术引领拍卖”引出的“文化史收藏”新理念的轮廓也渐渐明确,对“国学”的提倡意愿与意识,构成了它的根本出发点。

  四

  2015年乙未,我们心目中的“国学”提倡,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指向并且有了一种希望具体化的展开愿望——“从学术引领拍卖”到“我书即文献”再到“文化史收藏”,思想轨迹越来越清晰和稳定。正值当时全国都在提倡恢复“国学”传统,倡导文化自信;“书法”与“国学”之间的关系,便成了我关注的一个焦点。于是在准备本年度公益专场拍卖之前,我也还是一如既往,不惮烦劳,曾组织讨论并撰写、提出了5篇系列论文:《书法与“国学”》、《社会发展与“国学”的必要性——书法的责任》、《在书法中倡导“国学”意识的现实意义》、《书法艺术表现与“国学”的平衡》、《“国学”融入书法:国家文化战略》。

  最后还有一个题为《匹夫有责》的后记。据此,又顺理成章地策划创作了一个拍卖专题并编成《盛世国学·初集》。而在“盛世国学”的大标题下,包含了“经典新解”、“题记”尤其是“国学二十札”等各组拍品。通过拍卖,把“国学”的基本理念、精华所在、内在逻辑关系等等传播推广向社会。既是一场商业拍卖,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又一次体现出了“学术引领拍卖”的丰富内容构成。

  五

  2016年丙申,我们心目中“国学”的意象开始超越笼统的知识传播方式,而走向分科与细化即学科化。我们首先认定古代“国学”即中国古代学术的第一承载,即是古人的书写和典籍。于是,第二次高举“盛世国学”旗帜,创作了一部《中国经典古籍收藏精要》的书法题记。取“中国经典古籍收藏史”的丰富内容,各分“藏书人”、“藏书楼”、“藏书事”三大部分,多列古今名人名事,构成了对“国学”提倡的又一次“书志学”意义上的充分阐释。当时我自己操刀,也写了一篇文字;又有拍卖公司与我对谈的[釆访录]一篇,共两篇,均作为继前一年2015《盛世国学(一)》的观念续篇。确定此一轮标题为“盛世国学(二)”。文章分别为:《中国经典古籍收藏纵横之2016专业对话·答记者问》、《从“展厅文化”到“日常书写”——关于书法创作在当下的一个重要命题》。

  六

  2017年丁酉,重新解读“国学”、第三次高举“盛世国学”旗帜;以有效组织一年一度的书法公益专场拍卖,便成了我们在现时的当务之急。于是,顺着既有的大思路,“盛世国学”继续推出讲求学科化的第三期。同样是以文献研究为宗旨的《简牍书法研究》应运而生。古代尤其是商周之时,经春秋战国直到赢秦时期并无纸张,文字文章的典籍载体皆是竹简木牍,先秦诸子百家的智慧学说,皆是依靠这竹木之具才得以传世。那么,研究秦汉三国两晋的简牍书法,当然也就是在重振“国学”雄风。在今年的书法公益专场拍卖中,我对目前“简牍学”作为早期文献学形态的分解,基于(1)简牍的形制与用途。(2)战国秦简楚简系列。(3)两汉简牍系列包括西北汉简与湘楚汉简。(4)简牍记载的各种社会内容。最后,如前所述,则以我赴长沙考察简牍时的一首七律挥毫作书,作为《拍卖图录》全书之跋。录如下:

  《观简有感》

  入湘秋客辣先尝,论艺长沙检册忙。

  走马楼头究笔墨,里耶城畔考圆方。

  绳穿简牍成秦迹,剗削八分赴汉乡。

  知职微书绝世技,妄言民庶执堂皇。

  岁月倥偬,遥想南天,今次的“学术引领拍卖”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盛世国学”也进入第三期了。我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速而繁复,亦不知今后的努力坚持还会遇到多少挑战?在我近几年的学术生涯中,上海书画出版社整理我的四十年旧著新成《当代书学之路》,是一个品牌。河南美术出版社推出《近现代书法研究大系》准备出版50种著作,也是一个品牌。浙江美术传媒拍卖已经持续六年的“学术引领拍卖”、“盛世国学”;当然更是一个品牌。记录十年(2012-2021)社会文化变迁的《当代书法“史记”》创作,伴随着“民生书法”“日常书写”“阅读书法”这一连串的创作观念更新,自然也是一个品牌。这样的品牌一多,我们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社会定位,无论在个人专业方面还是社会需要方面,都能做到“与时代共频共振”。这样的要求,在其他美术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里也许就是与生俱来,相对来说并没那么显眼和重要;但在最不擅长“同频共振”的书法界,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分水岭、试金石。一个有志向的书法家,不应该对此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而应该主动张开双臂,热情拥抱这样的时代要求。

  2017年10月4日丁酉中秋之夜撰文于湖上千秋万岁宧


美术报 专版·服务 00024 陈振濂:盛世国学(三)
简牍书法研究自序
2017-10-21 美术报2017-10-2100015;5378554 2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