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
离下一个风口还有多远
“艺术品金融有3座山要翻:第一,鉴定;第二,评估;第三,流动性。”
龚继遂老师有一句话,“艺术品从艺术家创造完,走到社会以后就开始了一段非常漫长和有故事的旅程。在这个旅程过程中可能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都会使它的价格、价值发生变化。”令我印象非常深。由于艺术品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估值模型比较难适用于现在的艺术品,这也影响到了艺术品的资产化。在中国除了评估价值以外,鉴定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经常讲艺术品金融有3座山要翻:第一,鉴定;第二,评估;第三,流动性。目前的市场,赝品、拍卖行的假拍仍然比较常见。
艺术品因为其独一无二性,在不同的宏观条件或者状态下,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简单的固化为某些系数,比如跟尺寸相关,与艺术家在不在世相关,这样的固化方法仅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是用来最后确定艺术品的估值是不行的。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艺术品的估值和估价的复杂性。每一个机构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独立的评估模型和数据,任何一个资产评估的过程,计量模型都不是完美的。我认为艺术品的资产评估需要坚持几个原则。
第一,宏观和微观结合。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会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潮流、风尚等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会很大,比如过去几年流行写实的作品,现在流行比较当代的作品。微观的,就是指作品自身的大小、艺术家的名气,以及拍卖的地方、拍卖行等。艺术品的价格不符合“一价定律”,不同拍卖行或拍卖城市拍卖的艺术品价格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东西在纽约比在巴西拍的价格高;在苏富比、佳士得拍,就比小的拍卖行好。有些人觉得不可能,说没有办法证明,因为所有的艺术品只有一件,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点拍卖。但是我们在经济学中有很多文章发现,假如用的是限量版画,就能比较全球几个城市拍同样的东西,从而得到以上的结果。有时候觉得不可思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纽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在纽约的佳士得或苏富比可能同一场拍卖,有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的人同时参与,而且这些拍卖行对作品的专业化挖掘和200多年的专业队伍的培养,也成了价格高的原因。这是微观的因素。第二,客观和主观相结合。评估的主观经验,是基于专家很多年对市场的观察和看法,包括他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最近几年,在科技鉴定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越来越多介入到了这个市场。利用科技手段,对艺术品的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及内部结构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对比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品真伪鉴定,构建历代艺术品科技检测识别系统。但是中国的艺术品遍及全球,短期内建立数据库可望不可及。第三,建立第三方独立平台。目前在中国,估值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而鉴定排在第一位,解决了真假问题才有估值问题。对于估值,除了一般经验以外,可能经常会比照拍卖行的数据。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根据统计,最近5年拍卖付款率差不多都是50%到60%之间,这样的市场数据可靠吗?作为估值的参照就要打个问号。艺术品金融的基础实际上就是鉴定和估值,国内艺术品的资产评估机构非常多,但是机构的评估报告给银行,银行会马上根据这个给贷款吗?基金公司会马上就认可吗?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公信力,怎么使金融机构和老百姓都相信评估报告,在交易过程中也愿意按这个价格购买,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对于中国来讲无论是科学鉴定方法、数据库方法、专家的经验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我认为缺的不是方法,缺的是市场的规范,以及信用制度的约束和科学监管、法律环境等系统。大家可能觉得复杂,困难重重,但是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创造奇迹的中国,我们充满信心。
“引进艺术品评估体系比引进艺术品评估本身重要。”
在中国,艺术品作为一种常规资产,如何进行资金融通是一个大研究方向。我们认为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进行的金融活动,实际上都是艺术品金融的范畴。过去我们认为艺术品金融是只有少数收藏家或少数持有艺术品的人才能进行的经济活动,如今这个范畴大大扩展了。探求艺术金融的意义有几条,一个是现代化的理念。因为金融是一个高纬度的资产配置理念,可以俯览很多行业,让我们能洞悉各个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基本规律的角度来解决资产流动和融通的解决方案。第二,它的方式更加灵活。因为金融领域有很多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可以为我们提供舞台。过去艺术品仅仅是物品,实际上一旦变成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自由流通。第三,金融可以使用杠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无法通过杠杆来创造价值。比如过去的艺术品投资是以自己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时间和回报率都受到了挑战。如果一旦可以用到金融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更低廉的成本资金,同时也可以用更好的资本杠杆来解决资金问题。另外金融工具要借助于很多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这样由于流程环节的增加,自然产生规避风险的功能。所以在风控效果上金融工具是非常完备和先进的。
我们围绕两条线来探讨艺术品金融的发展方向。第一,公益性的艺术品金融,这也是中国早期大家涉猎最多、探讨最多的,包括民生银行的艺术品金融服务,更多的被认为是偏向于公益性艺术品金融的探索和延伸。这也为商业化的艺术品金融奠定了一定基础。第二就是商业性的艺术品金融,是我们未来探讨的主要方向,就是如何把一般观赏功能的艺术资产变成真正的艺术商品和艺术资产,最后实现它的资产资本化。目前国内有多种常见艺术品金融形式,但是我们并没有把其生态完全串联起来。传统的形式有艺术品拍卖、典当、质押等,国内从2006年出现了像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以及艺术品保险和艺术品证券化,中国和全球都在互动探讨。我们要探索的是除了传统的拍卖、典当和质押外,基金、信托、保险、证券业,怎么跟艺术品资产形成互动,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体系化建设的原因。
艺术品金融业务的环节是超越过去理解的。过去艺术品作为收藏品买卖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法律问题,不需要从法律上来确权。但如果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要进入这个体系的时候,就有法律上的确权问题。同时还有鉴定和评估,需要由具备法律资质的、有专业经验的、有完整操作体系和框架的机构,这种方式的鉴定和评估,才会被公开市场吸收和接纳,才有可能实现艺术品资产化,才能有更大规模的产业发展空间。包括艺术品托管业务,现在国内很多机构也在考虑如何托管金钱以外的资产。试想如果有数百张画或者古董要托管给你,如何操作?在大托管时代,首先需要判断其价值的能力。所以未来的托管,也是金融业务的一个主要环节。
我们也看到艺术品金融未来新的转向。首先,过去大家买艺术品很多时候是不遗余力看到好的东西就买,实际上并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现在需要将量入为主转变为量出为入。要考虑购买艺术品的投资能不能兑付,要考虑购买的艺术品未来能不能在市场兑现和变现,这是艺术品金融一个新的动向。第二,艺术品价格评估也越来越注重风险评估,就是不再是简单的买高买低了,还涉及到一些综合问题。第三,买方鉴定思维逐渐转向为卖方鉴定思维,重视预收购人的介入。第四,艺术品由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不再是顶端消费,逐渐降低了艺术品消费门槛。第五,由理财金融转向服务金融,这里国外一些经验值得学习,比如现在的瑞银、德银在艺术品咨询方面一小时可以收费3500欧元,可以看到已经不是从艺术品投资收益获取利润,而是可以提供智力服务来获取价值。我们看到在美国的艺术品评估不仅仅涉及到金融,它涉及到日常生活,比如定价系统、遗产继承、抵押、保险、税收、家庭财产规划、公司财产配置等,这些常态的领域,非常广泛。
因此,引进艺术品评估体系要比引进艺术品评估本身重要得多。需要建立起一套合适的体系,为我们未来的艺术品金融服务提供帮助,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在这里讲的艺术品评估,未来真正是要为我们的金融市场和常态化的消费提供价值判断,也便于我们在配置资产的时候有更多的思考。
“我们不支持任何人,我们是独立的,所以我们是评估师。”
估值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收入法。收入法在房地产或者资产方面用得比较多,因为房地产能够带来收入。第二,成本法。如果做批量产品,比如家具,要知道它能够卖出多少钱,成本法用得比较多,但现在用得也是越来越少了。第三,比较评估法。去拍卖行看看类似的拍卖商品到底值多少钱,比如画作,10年之前的市场完全不同,有可能只看6个月、1年前后的价值,这样就有一个可比的市场信息,从这个市场信息可以看出它到底有多少价值,当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信息,这个画作有没有被损坏等问题。哪些情况会对评估产生影响呢?我想经济走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参照大范围的经济走势,选择近期的价格作为参照。当然也要看这件拍品的拍卖地点,是中国还是美国或是印度,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趋势。当然还有真品和赝品的问题。如果它有赝品的可能性,我们需要记录下来,让客户可以真实了解到这些情况。
拍卖行、在线拍卖网站、中间商以及顾问都可以进行评估工作。但是,在美国,一位独立的评估师是很受追捧的,从道德角度来说独立的评估师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不能做除了评估之外的事情的,没有人能够收买,不会推荐你去哪儿购买,也不会帮你做金融方面的建议,只是为满足需求做评估。我们可以说,我们不支持任何人,我们是独立的,所以我们是评估师。所以对于评估师有各种严格的资质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