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鉴藏

收藏市场的

“乾隆瓷”火热现象剖析

  编者按: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亿港币成交;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亿港币成交;2011年澳门中信春拍,清乾隆30年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以2.3亿港币成交……直至今年5月9日,佳士得伦敦亚洲艺术周,一对首度公开拍卖的乾隆御制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以折合人民币1.31亿元成交。从市场回看学术,一场场关于乾隆的展览摩肩接踵,浙江博物馆呈现的“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从盛夏走到初冬,刚刚落下帷幕,而其所带来的热度和讨论仍然在继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乾隆”,在专业研究、坊间戏说的包裹下,轻而易举就能撩拨起人们的兴奋神经,而“乾隆瓷”经过几年的发酵,早已变成一种“奢侈品牌”,一个引发狂热的追逐目标。

  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对自己的收藏眼光相当自信,但为何又在后代被评为“农家乐审美”而屡遭吐槽?乾隆的陶瓷审美真的不及其父雍正吗?是什么影响并造就了“乾隆审美”?如果乾隆审美水准低,“乾隆瓷”为何能如此热,是大众的误解误读,还是一众藏家都在上演“皇帝的新衣”?本期鉴藏,让我们一同来讨论收藏市场的“乾隆瓷”狂热现象。


美术报 鉴藏 00012 “乾隆瓷”火热现象剖析 2017-11-18 美术报2017-11-1800019 2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