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美育

反思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我们形成了如下的教育反思和应对之策:

  1.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全面提供艺术历史和现状,有助于学生确立自身的处境和定位,让传统在当代语境下自然地焕发生机。实现社会艺术教育与博物馆式的艺术教育方式,让学生从历史的艺术精华中获得熏陶,形成系统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知识构架,并从丰富的艺术表现和展示中寻找艺术的规律和可能。

  2.知识与方法: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知识的传授为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的掌握能力,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是新人才的特点。

  3.深度与广度:整体的教育模型既重视深度更重视广度:宽基础重素质,应当建立艺术教育自身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技与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强调广度,专业课程强调深度,综合的素质更能适应当代对艺术人才的要求。

  4.真实与想象:从教室学习到以万物为课堂,在真实的世界探索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想象力:创造是社会发展的最好手段。创造力研究有时往往是跨学科的,是商业、教育、数字媒体、人文、艺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选择。

  5.实践式教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显示出知行的辩证关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学知识到学做事,学习包括基于知识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学习根据需要随时发生,项目和事情倒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去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动手能力、益智能力、交往能力,这些是在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之后,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能力,

  6.过程式评价:不以作业结果为评价标准,而是在过程中对真实存在的人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评价。失败的频率和强度是课程的隐性原则,练就富有创造力的心智需要大量试错。“过程技能”——也就是挑战的再框定策略,信息推断和转变策略,以及接受和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变得重要起来。 (下转第15版)

  (上接第14版)

  7.引导与启发:教育是通过提问和讨论进行引导与启发,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作为一项珍贵且可培育的技能方能得以重塑。师生共同学习和讨论,让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没有标准化教育,就没有标准化答案。从各种角度观看与认知,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成就正在改变我们的知识观念、求知方式和知识评估标准。

  8.自主式学习: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应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禀赋、兴趣、爱好的自我成长过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索课上教育和课下教育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融合,开展社团式的活动来学东西。学习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习者应有明确目标,自主组织各种学习资源,自发去学习。

  9.技能与素质:智慧比知识重要,能力比技术重要。重视两大能力的培养:一、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素质培养而言,艺术教育应该注重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社会的诸方面的关系,建立全新的艺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艺术创作和教育方式。

  10.信息化教育:信息革命为教学者和教学法提供支持,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进行学习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突破时间性和空间性,有利于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具有使用电子设备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甄别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艺术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科技手段,使其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体验的工具。

  11.跨领域学科:重新思考专业的边界、学科的交叉,项目教学的融合。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设置强调了碰撞、交汇、融合的精神和综合、归纳、创造能力的实现,也让人文教育贯穿专业教育,让人的教育统领一切专业教育,是为了帮助发展这些智能因素——理解、判断、想象、审美、创造、好奇、价值取向、精神向往。

  这是一场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施的艺术教育改革。

  反对标准化,并不是反对一切标准,而是提醒我们时时对标准进行反思,保持对落后于时代的标准的警惕。与时俱进,改革不合理的标准,制定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性的发展策略。艺术教育需要在理念、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入手,破除僵化的思想和观念,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形成一个开放灵活的系统工程。而这一切都将通过在学科配置、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得以实现,通过教师培训,利用科技创新、方法创新和课程创新来改善教学方法,重塑学习环境,利用新技术拓宽学习渠道,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我想引用20世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话:我们走得已经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这句话可以转借来提醒我们不忘教育的初心,告诉我们,方向比速度更为重要。

  这让我们时刻保持追问:艺术和设计对社会应具有的作用是什么?艺术家和设计师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艺术家和设计师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创造性艺术人才?

  这样的追问让我们在改革的同时也保持清醒地坚守,继续严谨理性地追求真理。让我们时刻铭记,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宗旨,是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创造性思路的人,有极强的适应和改造能力,超强的预见力和才能的发挥力,能够进入社会各种结构和领域进行工作的人。而衡量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赋予了每一个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美术报 美育 00015 反思 2017-11-25 美术报2017-11-2500018 2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