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评

礼敬潘天寿

  潘天寿当初对中国诗书画印的厚爱,并借助学院教育的平台对中国诗书画印注入现代艺术教学的因子,复又以个人诗书画印的全面性修养融创所爆发的创造性才华,使得他在传统与现代转换节点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丰碑式人物。他出生和生活于浙江,由于浙美(现中国美院)自开办之初便大师林立,固有的中国书画课目专业不提,即使是油画水彩,木刻雕塑等等外来新兴艺术门类,一旦和这个蔡元培先生创办起来的中国艺术界的“黄埔军校”发生关系,便像西湖的风月、西湖的传奇一样丰满而迷离。林风眠、潘天寿、陈之佛、陆维钊、沙孟海、吴茀之、诸乐三……一大串金光闪闪的名字都附贴着杭州西湖边上这所中国最早的艺术院校,很难想象,要是西湖边上失去了中国美院,失去了1949年后潘天寿执掌院校帅印这段黄金岁月,西湖的艺术春天会否有如此繁多的曼妙回忆?

  台州人的硬气加上杭州的灵气铸就了潘天寿重器般的大气艺术,西湖的山水貌似平凡,深入进去则倍感她的玄妙精湛和层层递进。潘天寿学画的经历似乎非常平常,咀嚼《芥子园画谱》和请益吴昌硕,将海派书画和明清书画大家的精髓叠加消化,沟通山水花鸟并辅以几何块面的新颖构图,不厌其烦地锤炼笔墨线条,遂形成潘氏风格的绘画堂庑,忠实地践行了他力主的诗书画印四全的诺言。他的绘画语境,每一个单项看基本不脱离传统样式,合和组装则涣然一新中仍能体味传统的气息,但却又实实在在与传统拉开了距离,高贵、时尚、清丽、厚健、英挺。潘天寿用诗人的敏感细腻、激情澎湃来挥洒他一唱三叹的笔墨,无论大画小画,潘天寿一定刻意其笔下每一个笔触的技术含金量,他不是没有懈笔,他的过人之处是在出现懈笔之际即以太极功夫把它遮蔽掉了。黄宾虹山水画的加法做得出神入化,潘天寿交配了山水花鸟两翼的绘画,哪怕看着不简单,画面犹然散发出利落明快、洁爽和平的腔调——寿者相,潘天寿的画充溢精气神,及至欣赏者亦能提振精气神。为什么书画家能长寿,为什么喜欢收藏书画的人多数也能长寿,恐怕书画笔墨蕴藏的真气与能量会影响人的寿命。过于鬼怪的笔墨造型会产生“邪气”“浊气”而“折寿”,书画家是应该尽量注意避免的。潘天寿刚正不阿的品格、大气磅礴的笔墨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读其画,仿佛“天地有正气”,神清气爽,眼睛为之一亮。有人认为“书画需要大格调,坚决消灭小情趣”,小情趣的东西是不能消灭的,它也有存在的理由和空间,而一个时代如果奉小情趣为经典、为高明,那审美肯定出问题了。潘天寿那几代的书画大师们说到底还是属于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甚深,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沉潜而忠诚护卫的“士人”,他们是具有文化担当的,他们经营的笔墨有温度、有呼吸、有色彩、有旋律、有思想,作品与人格不分裂,外观与内省相统一。

  真正超一流的大艺术家一定是有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的,平素谦和的潘天寿之所以比他的同辈艺术家更伟大壮观一些,是因为他站在一个可以施展拳脚的艺术平台高处时没有忘记家国情怀、民族情结。他不遗余力地弘扬发展中国诗书画印艺术,虽然命运不公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但历史还是牢牢把他记住了——记住了他的艺术,记住了他吁请的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学院系统教育,记住了与他一起致力书画学院教育的名师名家,记住了他曾经讲的“我向来不赞成中国画‘西化’的道路。”


美术报 时评 00003 礼敬潘天寿 2017-12-02 美术报2017-12-0200019 2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